李海军1,曾雨欣1,阿迪力江·外力2,奴尔买买提·卡迪尔3,张海龙4,李文瑛5
LI Haijun1, ZENG Yuxin1, ADILIJIANG Waili2, NUERMAIMAITI Kadier3, ZHANG Hailong4, LI Wenying5#br#
摘要: 牙齿磨耗是考古遗址出土的人类颌骨上常见的生理现象。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古代人群的牙齿磨耗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牙齿磨耗依形态可以分为扁平磨耗、倾斜式磨耗、圆角磨耗、勺形或杯形磨耗、沟槽式磨耗的宏观磨耗形态,以及分为条痕和凹坑的微观磨耗形态。影响牙齿磨耗的因素包括年龄、食物结构、食物加工技术、社会经济类型等;另外,个体行为方式、牙齿的咀嚼方式、咀嚼频率、上下颌咬合关系以及牙齿本身的发育状况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牙齿磨耗。对牙齿磨耗的研究可应用于推断个体死亡年龄、探索古代人群饮食结构及社会经济模式、解释古代人群劳动行为和社会分工、重建儿童断奶模式与喂养方式,以及上下颌牙列咬合关系的功能复原等方面。国内对古代人群牙齿磨耗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同质性较明显,未来可在研究领域、研究思想与研究方法上加强创新,以求填补空白取得进一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