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邱中郎, 李炎贤. 二十六年来的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C].古人类论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
[2] |
贾兰坡, 盖培, 尤玉柱, 等. 等.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 1972(1):39-58
|
[3] |
张森水. 管窥新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重要进展[J]. 人类学学报, 1999,18(3):193-214
|
[4] |
李浩.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石器技术多样性研究的新进展[J]. 人类学学报, 2018,37(4):602-612
|
[5] |
Zhu RX, Potts R, Xie F, et al. New evidence on the earliest human presence at high northern latitudes in northeast Asia[J]. Nature, 2004,431:559-562
URL
pmid: 15457258
|
[6] |
Clark G. World Prehistory: A New Outline(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
[7] |
林圣龙. 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技术模式的比较[J]. 人类学学报, 1996,15(1):1-20
|
[8] |
高星. 更新世东亚人群连续演化的考古证据及相关问题论述[J]. 人类学学报, 2014,33(3):237-253
|
[9] |
李锋.克拉克的. 克拉克的“技术模式”与中国旧石器技术演化研究[J]. 考古, 2017.(9):73-81
|
[10] |
王幼平. 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
[11] |
贾兰坡, 卫奇. 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学报, 1976(2):97-11
|
[12] |
李占扬, 吴秀杰, 李浩. 许昌人遗址研究的新收获及展望[J]. 人类学学报, 2018,37(2):219-227
|
[13] |
吴汝康, 吴新智, 张森水. 中国远古人类[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
[14] |
柯越海, 宿兵, 肖君华, 等. Y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J]. 科学通报, 2001,46(5):411-414
|
[15] |
吕遵谔. 鸽子洞的人类化石[J]. 人类学学报, 1992,11(1):10-12
|
[16] |
张森水. 中国旧石器文化[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
[17] |
黄慰文, 侯亚梅, 斯信强. 小孤山——辽宁海城史前洞穴遗址综合研究[R]. 科学出版社, 2009: 1-192
|
[18] |
Pei WC. The Upper Cave industry of Choukoudien[J]. Pal Sin New Ser D, 1939,9:1-41
|
[19] |
李璇. 河南栾川龙泉洞遗址古人类石器技术及其生存行为[D].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8
|
[20] |
加藤真二. 中国的石叶技术[J]. 人类学学报, 2006,25(4):343-351
|
[21] |
李锋. “文化传播”与“生态适应”——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考古学观察[D].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论文, 2012: 1-150
|
[22] |
梅惠杰. 泥河湾盆地梅沟和苇地坡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J]. 人类学学报, 2006,25(4):299-307
|
[23] |
李超荣, 郁金城, 冯兴无.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 2000(9):781-788
|
[24] |
杜水生. 中国北方的石叶类遗存[J]. 中国历史文物, 2005(3):82-87
|
[25] |
李超荣, 冯兴无, 郁金城, 等.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骨制品研究[J]. 人类学学报, 2004,23(1):13-32
|
[26] |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水洞沟——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R]. 科学出版社, 2013: 1-377
|
[27] |
李昱龙. 华北地区石叶技术源流——河南登封遗址及相关研究[D]. 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8
|
[28] |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S29地点发掘简报[J]. 考古, 2017(2):35-51
|
[29] |
Nian XM, Gao X, Xie F, et al. Chronology of the Youfang sit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microblade technology in North China[J].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4,347:113-121
|
[30] |
杜水生. 下川遗址新发现对北方细石器体系研究的意义——《北方细石器体系与下川遗址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综述[J]. 史学史研究, 2017(4):121-123
|
[31] |
王社江, 路化煜, 张红艳, 等. 陕西蓝田地区新发现黄土地层中的旧石器及其年代[J]. 科学通报, 2014,59(14):1318-1326
|
[32] |
王社江, 路化煜. 秦岭地区更新世黄土地层中的旧石器埋藏与环境[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6,46(7):881-890
|
[33] |
王益人. 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丁村遗址群1976-80年发掘报告[R].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
[34] |
王幼平. 织机洞的石器工业与古人类活动[C].考古学研究(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
[35] |
Li F, Kuhn SL, Chen FY, et al. The easternmost middle Paleolithic (Mousterian) from Jinsitai Cave, north China[J].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2018,114:76-84
URL
pmid: 29447762
|
[36] |
Jaubert J. The Paleolithic Peopling in Mongolia[A]. Kaifu, Y. et.al. Emergence and Diversity of Modern Human Behavior in Paleolithic Asia[C]. College S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15: 453-469
|
[37] |
吴秀杰. 中国古人类演化研究进展及相关热点问题探讨[J]. 科学通报, 2018,63(21):2148-2155
|
[38] |
Chen F, Welker F, Shen CC, et al. 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Denisovan mandible form the Tibetan Plateau[J]. Nature, 2019,569:409-411
|
[39] |
李炎贤, 谢飞, 石金鸣. 河北阳原板井子石制品的初步研究[C].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加十三届国际第四纪大会论文选.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
[40] |
王志浩, 侯亚梅, 杨泽蒙,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J]. 考古, 2012(7):579-588
|
[41] |
单明超, 那仁高娃, 周兴起, 等. 内蒙古赤峰三龙洞发现距今5万年旧石器遗址[N]. 中国文物报, 2017-10-20(8)
|
[42] |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水洞沟——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R]. 科学出版社, 2013: 1-377
|
[43] |
Zhang XL, Ha BB, Wang SJ, et al. The earlies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 40-30 thousand years ago[J]. Science, 2018,362:1049-1051
doi: 10.1126/science.aat8824
URL
pmid: 30498126
|
[44] |
王幼平. 华北旧石器晚期环境变化与人类迁徙扩散[J]. 人类学学报, 2018,37(3):341-351
|
[45] |
王幼平. 华北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J]. 人类学学报, 2018,37(4):565-576
|
[46] |
王幼平. 华南晚更新世晚期人类行为复杂化的个案:江西万年吊桶环遗址的发现[J]. 人类学学报, 2016,35(3):397-406
|
[47] |
McBrearty S, Brooks AS. The revolution that wasn’t: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 behavior.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J]. 2000,39:453-563
|
[48] |
李锋, 陈福友, 汪英华, 等. 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石叶技术所反映的技术扩散与人群迁移[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6(7):891-905
|
[49] |
Li F, Bae CJ, Ramsey CB, et al. Re-dating Zhoukoudian Upper Cave, northern China and its regional significance[J].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2018). https://doi.org/10.1016/j.jhevol.2018.02.011
|
[50] |
Wang YP. Late Pleistocene human migrations in China[J]. Current Anthropology, 2017,58, S504-S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