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调查报告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废弃情境观察与分析

  • 陈醉 ,
  • 朱永刚
展开
  •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长春 130012
陈醉,讲师,主要从事史前考古研究。E-mail: chenzui72@126.com

收稿日期: 2020-11-05

  修回日期: 2021-03-11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4-13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91)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abandonment context of the Haminmangha site in Inner Mongolia

  • Zui CHEN ,
  • Yonggang ZHU
Expand
  • School of Archaeolog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

Received date: 2020-11-05

  Revised date: 2021-03-11

  Online published: 2022-04-13

摘要

哈民忙哈遗址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心地带,是迄今在西辽河以北地区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聚落遗址。本文全面考察2010~2014年发掘的44座房址的废弃情境,将它们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房址体现的不同废弃行为方式,分别对应灾难性、不预期返回和预期返回三种废弃模式。科尔沁沙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促使人们采取流动性居住方式、依赖多元化的生计方式,从而形成了不预期返回和预期返回废弃模式。但这种人地关系的短暂平衡仍然潜伏着危机,当一系列因素耦合作用时,酿成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导致聚落形成最后阶段的灾难性废弃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

陈醉 , 朱永刚 .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废弃情境观察与分析[J]. 人类学学报, 2022 , 41(02) : 342 -353 . DOI: 10.16359/j.1000-3193/AAS.2021.0049

Abstract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Horqin Sandy Land, Haminmangha Si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historic settlement site found in the north of the West Liaohe River. In this paper, the abandoned contexts of 44 dwellings excavated during 2010-2014 a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Different types of dwellings reflect different abandonment ways, which correspond to three abandonment patterns, corresponding to catastrophic, unexpected return and expected return.The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orqin Sandy Land urges people to adopt a mobile settlement and rely on diversified ways of livelihood, thus forming the patterns of unexpected return and expected return. However, this short-term balance of human-land relationship still faces a potential crisis. When a series of factors are coupled, it leads to a terrible disaster, resulting in the catastrophic abandonment mode in the final stage of settlement.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J]. 考古, 2012, 3:3-19
[2]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1年的发掘[J]. 考古, 2012, 7:14-30
[3]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2年的发掘[J]. 考古, 2015(10):25-45
[4]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综述[J]. 草原文物, 2014(1):7-13
[5]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综述[J]. 草原文物, 2015(1):1-15
[6] 吉平, 邓聪. 哈民玉器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 2018
[7] MB Schiffer. Formation processes of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M]. Albuquerqu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1987: 156-165
[8] 卢立群. 查海遗址的废弃过程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5: 10-12
[9] 李彬森.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废弃过程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8: 17-38
[10] 朱永刚. 哈民忙哈遗址经济形态研究:一个居住模式与生态环境悖论的推导[A].见: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19:305-318
[11] 陈君.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及相关问题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4: 65-67
[12] 王建华.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3] 朱永刚.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房址内大批人骨遗骸死因蠡测—关于史前灾难事件的探索与思考[J]. 考古与文物, 2016(5):75-82
[14] 周亚威, 朱永刚, 吉平.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人骨鉴定报告[A].见: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12:423-430
[15] 索秀芬.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06: 151
[16] 陈胜前. 史前的现代化:中国农业起源过程的文化生态考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17] 卢立群. 查海遗址的废弃过程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5: 63-65
[18] 陈胜前. 史前的现代化—中国农业起源过程的文化生态考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248
[19] 裘善文, 等. 中国东北西部沙地与沙漠化[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1-23
[20] 刘冰, 靳鹤龄, 孙忠. 近6 ka以来科尔沁沙地东部气候变化记录[J]. 中国沙漠, 2011, 31(6):1398-1405
[21] [ [美]伊恩·莫里斯. 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与大工业时代[M].译者:马睿.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35-37
[22] 陈伯霖. 黑龙江少数民族风俗[M].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74-76
[23] 尹绍亭. 远去的山火: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24] 朱永刚. 哈民忙哈遗址经济形态研究:一个居住模式与生态环境悖论的推导[A].见: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19:305-318
[25] 孙永刚, 赵志军, 吉平.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J]. 华夏考古, 2016, 2:45-52
[26] 陈君.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及相关问题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4: 68-71
[27] 朱永刚, 吉平. 探索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史前文明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哈民忙哈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与学术意义[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4:82-86
[28] 朱永刚, 陈醉. 近年科尔沁沙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新进展[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 37(1):76-82
[29] 陈胜前. 应从遗址废弃过程考察遗物的集中保存现象[N]. 中国文物报, 2019-11-29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