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郑州仰韶时期石纺轮的类型与加工技术

  • 任文勋 ,
  • 吴超明 ,
  • 吴倩 ,
  • 戴建增 ,
  • 宋国定 ,
  • 顾万发
展开
  • 1.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 100013
    2.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都 610066
    3.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北京 100049
    4.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 450006
    5.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郑州 450018
    6.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任文勋,馆员,主要从事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研究。E-mail: 18910249437@163.com

收稿日期: 2021-01-03

  修回日期: 2021-10-15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2-19

基金资助

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石器工业与社会复杂化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3-2018年度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19ZDA227);中国科技部重点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资助(2020YFC1521602)

Type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stone spinning wheels from Zhengzhou during the Yangshao period

  • Wenxun REN ,
  • Chaoming WU ,
  • Qian WU ,
  • Jianzeng DAI ,
  • Guoding SONG ,
  • Wanfa GU
Expand
  • 1. National Center for Archaeology, Beijing 100013
    2. The Center for Bashu Cultural Studies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du 610101
    3.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4. Zhengzhou City Cultural Relic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06
    5. Zhengzhou City River Village Ruins Museum, Zhengzhou 450018
    6.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Scien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Received date: 2021-01-03

  Revised date: 2021-10-15

  Online published: 2022-12-19

摘要

石纺轮是仰韶时期重要的石质工具之一,分析其形态、制作技术对认识这一阶段的石器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郑州地区仰韶时期石纺轮开展类型学研究、数理统计和微痕分析后发现,石纺轮制作和纺织品生产中存在较高的专业化水平。郑州地区应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石纺轮,器物形制与生产技术间存在紧密关联,分别对应管钻和打制-实心钻两种技术体系,这两种技术体系在郑州地区仰韶时期各遗址内均有发现,表明不同遗址间的石纺轮加工技术水平并无明显差异。

本文引用格式

任文勋 , 吴超明 , 吴倩 , 戴建增 , 宋国定 , 顾万发 . 郑州仰韶时期石纺轮的类型与加工技术[J]. 人类学学报, 2022 , 41(06) : 1058 -1068 . DOI: 10.16359/j.1000-3193/AAS.2022.0041

Abstract

Stone spinning wheels, whose analyses of type and technology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tone industries, were an important tool used in the Yangshao period.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of these objects in terms of typology, statistics and microwear.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stone spinning wheels in textile production show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 and technology of these objects. It is clear that the stone spinning wheel had two different types: a pipe-drilling technology and a flaking-percussing technology.

参考文献

[1] 严文明. 仰韶文化研究(第二版)[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9, 393
[2] 李友谋. 裴李岗文化[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 5
[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舞阳贾湖(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386+490
[4] 李强, 李斌, 李建强. 中国古代纺专研究考辨[J]. 丝绸, 2012, 49(8): 57-64
[5] 于洋春子. 汶泗沂沭流域大汶口文化随葬工具初步研究[D]. 太原: 山西大学, 2019, 18
[6] 饶崛. 纺轮的诞生、演进及其与纺纱技术发展的关系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19
[7] 王迪.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山东地区纺轮浅析[D]. 济南: 山东大学, 2009, 19-42
[8] 李天元, 祝恒富. 湖北宜昌杨家嘴遗址发掘简报[J]. 江汉考古, 1994(1): 39-55
[9] 陈建立, 陈铁梅, 贾昌明. 从随葬工具的性别关联探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性别分工[J]. 南方文物, 2013(2): 39-48
[10] 项春松. 内蒙古赤峰大南沟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发掘[J]. 文物, 1997(4): 18-33+2
[11] 仪明洁, 樊鑫. 甘青地区史前遗存的性别考古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66-91
[12] 饶崛, 程隆棣, 刘蕴莹. 不同材质和形制出土纺轮的纺纱平稳性探讨[J]. 丝绸, 2019, 5(5): 51-59
[13] 中美联合考古队, 栾丰实, 文德安, 等. 两城镇——1998-2001年发掘报告[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6, 1413
[14] 汪英华, 吴春雨. 内蒙古庙子沟、大坝沟遗址出土纺轮的分析与探讨[J]. 草原文物, 2013(1): 91-95
[15] 宋兆麟. 从民族学资料看远古纺轮的形制[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1986, 3-9
[16] 王强. 史前穿孔技术初论[J]. 四川文物, 2009(6): 46-53
[17] 沈辰. 山东旧石器晚期石器工业传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类型学分析[A].见: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东方考古(第1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22
[18] 陈虹, 孙明利, 唐锦琼. 苏州五峰北遗址磨制石器的“操作链”及“生命史”研究[J]. 考古, 2020(11): 72-82, 2
[19] 沈辰, 陈淳. 微痕研究(低倍法)的探索与实践——兼谈小长梁遗址石制品的微痕观察[J]. 考古, 2001(7): 62- 73, 103-104
[20] 崔天兴, 张建. 磨制(玉)石器定孔工艺的实验考古研究[J]. 华夏考古, 2017(4): 127-130
[21] 张玉石, 赵新平, 乔梁. 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的发掘[J]. 文物, 1999(7): 4-15
[22] 韩建业. 西山古城兴废缘由试探[J]. 中原文物, 1996(3): 60-63
[23] 盛文嘉. 关于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管钻技术的若干认识[J]. 南方文物, 2013(4): 66-70
[24]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彩版)[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6, 141-3
[25] 王荣, 朔知, 王昌燧. 薛家岗玉器加工工艺的微痕迹初探[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 21(4): 48-58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