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虚拟专题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1-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类学学报
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指纹研究
邵紫菀; 袁林; 刁红
2011, 30(04): 345-356.
摘要
(
182
)
PDF
(360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200名汉族体操运动员在指纹类型、纹型组合和总指嵴数等3大指标的观察、统计、对比、分析后发现, 优秀体操运动员和一般体操运动员间存在着一定的群体差异, 如优秀组左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和无名指上Wd; 大拇指Lu/Ws、中指Wd/Wd、小指的Ws/ws组合; 单手五指纹型中, 左手03011、右手01022组合; 十指纹型中, 07003和05032组合均明显多, 左右手指嵴数量对称性较好等特点, 为运动员选材又提供了一个方面的参考。
中国布里亚特人的体质特征
李咏兰; 郑连斌; 陆舜华; 董其格其; 刘海燕; 谢宾; 张兴华
2011, 30(04): 357-367.
摘要
(
1197
)
PDF
(591KB) (
5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里亚特人是跨境分布的族群。中国布里亚特人聚居于内蒙古境内。2007年8月对中国布里亚特人310例(男152例, 女158例)的体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在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中, 布里亚特人有上眼睑皱褶率(男49.34%, 女58.23%)与有蒙古褶率(男52.63%, 女48.10%)均较低。眼色、肤色均较浅。布里亚特男性与女性均为过短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中鼻型、宽胸型、中肩型、窄骨盆型、中腿型、中躯干型、矮胖型。布里亚特男、女均以阔面型率最高。男性为超中等身材, 女性为中等身材。研究显示, 中国布里亚特人体质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中的中亚类型分支, 其体质中包涵有欧亚人种成分。中国布里亚特人体质与我国蒙古族诸族群有相似之处, 亦有明显的区别。
“欧亚大陆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过渡阶段的特征——文化发展与人类演化”会议在俄罗斯阿尔泰召开
张晓凌; 高星
2011, 30(04): 368-370.
摘要
(
211
)
PDF
(591KB)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南地区汉族人群皮纹分析
姜炳正; 刘静; 崔越; 杜晓敏; 王长虹; 杨秋霞
2011, 30(04): 371-378.
摘要
(
216
)
PDF
(340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冀南地区健康汉族医学生1020例(男性510人, 女性510人)的皮纹, 探讨了冀南地区正常汉族群体皮纹特点。结果发现: 冀南地区群体指纹频率顺序: 尺箕纹>斗形纹>弓形纹>桡箕纹; 十指指纹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性斗形纹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手弓形纹分布有差异但不显著; 指纹纹型分布有极高对称性; 同名指指纹组合频率排序为L/L>W/W>L/W>A/L>A/A>A/W; 五指的FRC有显著差别、两性的TFRC有差异, 但不显著; 两性T/I、III、IV的真实花样出现率有差异。因此, 本文认为指纹分布具有同型组合极高亲和性、异型组合不相容性; 皮纹发育形成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 也受性别影响; 冀南地区人群可能与山东省、辽宁省同属中国汉族北方群同一亚群。
新疆于田流水墓地青铜时代人类颅骨的非连续性特征研究
张建波; 巫新华; 李黎明; 金力; 李辉; 谭婧泽
2011, 30(04): 379-404.
摘要
(
182
)
PDF
(3901KB)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交流的关键地带,新疆人群是研究东西交流史的主要对象。本文对昆仑山北麓青铜时代的新疆于田流水墓地出土的20具颅骨进行了61项非连续性特征的观察, 对其中的20项非连续性特征与世界范围近代和现代人群进行频率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计算样本间的史密斯生物学距离, 根据距离系数作邻接法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 于田流水墓地人群是一组欧亚混合的人群, 且与南亚人群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表明东西方人群的交流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存在于新疆西南昆仑山地区。
灵长类营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郭松涛; 纪维红; 常鸿莉; DAVID Raubenheimer; 李保国
2011, 30(04): 405-414.
摘要
(
184
)
PDF
(361KB)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养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动物食物数量和质量、营养适应以及营养对种群特征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目前从营养生态学研究灵长类食性需求主要分为五种假说, 1)能量最大化假说; 2)氮(蛋白质)最大化假说; 3)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调节假说; 4)膳食纤维调节假说; 5)食物营养均衡假说。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分别介绍了这些假说在灵长类中的研究进展, 并综述了我国的灵长类各物种在营养生态学领域开展研究的进展。
非人灵长类雌性等级的研究方法
赵海涛; 张剑; 朱紫瑞; 李保国; 王晓卫
2011, 30(04): 415-424.
摘要
(
199
)
PDF
(393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级研究中, 有关判定与描述优势等级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期对旧大陆灵长类的等级研究主要关注雄性, 对雌性涉猎较少。目前主要应用攻击-屈服、取食、携婴、相互理毛等行为标准来研究灵长类的雌性等级, 也发现不同的物种往往有不同的雌性等级模式。依据社群结构的完整性将其分为线性等级与非线性等级, 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描述。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对雌性等级的研究内容、判定标准以及描述方式进行论述, 以便抛砖引玉提高非人灵长类雌性等级的研究水平。
野生太行山猕猴的社会结构
田军东; 王振龙; 路纪琪; 郭相保; 王白石
2011, 30(04): 425-436.
摘要
(
257
)
PDF
(393KB)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所辖的天坛山管护区,基于个体识别和野外跟踪,观察了一个野生太行山猕猴群(王屋1群, WW-1)的社会结构,采用随机取样法(Ad libitum sampling)记录了该群内成年个体之间、母系单元之间的竞争行为过程,进而依据"David得分法"构建了WW-1群内成年个体及母系单元间的优势等级, 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Instantaneous andscan sampling)记录了成年个体到达投食区的移动顺序, 分析了平均移动序位与社会顺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WW-1群体大小为41只个体, 由7个成年雄性和13个成年雌性以及21个未成年猕猴组成, 群内的成年雌性个体分别隶属于3个母系单元; 2)群中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年雄性、亚成年雌性、青少年雄性、青少年雌性、婴幼猴雄性、婴幼猴雌性的比例为1∶1.86∶0.29∶0.43∶0.86∶1.29∶0.14∶0, 且未成年个体占全群的51.2%; 3)WW-1群表现出严格的优势等级结构, 成年个体优势顺位由高到低依次是: 豁鼻>次红>白鼻>痞子>红脸>尖脸>小白脸>皱眉>光鼻>长毛>黑颊>小不点>斑点>斑眼>灰头, 母系单元间的优势顺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红脸单元>长毛单元>斑点单元。研究结果提示, 太行山猕猴的社会结构为多雄多雌型; 成年雄性个体之间优势等级较成年雌性严格, 而成年雌性的社会顺位受所在母系单元社会顺位的影响; WW-1群的α位为成年雄性, 其在获取资源上具有优先性。
通知公告
更多>>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热点评述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知网
ScienceDirect数据库
Wiley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