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9年 第8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89-06-15
    人类学学报
    河北迁安县爪村地点发现的旧石器
    张森水
    1989, 8(02):  0-113、198. 
    摘要 ( 422 )   PDF (1639KB) ( 2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记述了河北迁安县爪村旧石器时代文化地点发现的21件石制品。通过对1958年发现的标本的研究和1973年的野外工作,对1958年发现的7件石质标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肯定其人工性质;在1973年,在该地点还找到一些新的石制品。其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依陈铁梅等用同层出土的牛化石(1973年采)做铀系法年代测定,其年代为距今4.8±0.2万年或4.4土0.2万年。
    扎赉诺尔汉代墓葬第三次发掘出土颅骨的初步研究
    朱泓
    1989, 8(02):  0-130、200. 
    摘要 ( 47 )   PDF (1513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扎赉诺尔汉代游牧民族墓葬第三次发掘出土的颅骨进行了人种学研究。五例男性颅骨和三例女性颅骨的种族特征基本相似,均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西伯利亚(北亚)蒙古人种最为接近。本文材料是对过去已发表的扎赉诺尔汉代游牧民族颅骨资料的重要补充。
    山东日照沿海发现的旧石器及其意义
    尤玉柱,徐晓风,员晓枫,徐淑彬,杨深富,胡膺
    1989, 8(02):  101-106. 
    摘要 ( 240 )   PDF (346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记述山东日照沿海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地点群。这些地点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据对比,含旧石器的地层时代为更新世晚期。石制品在类型上或加工方法上与华北地区同时代的比较接近。
    迁安爪村“假石器”——订正一个历史的误解
    黄万波
    1989, 8(02):  114-117. 
    摘要 ( 267 )   PDF (201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将裴文中等1958年报道的河北迁安爪村的“假石器”,经再次观察研究,应属石器。
    广东罗定饭甑山岩、下山洞洞穴遗址发掘报告
    宋方义,张镇洪,郭兴富,陈大远
    1989, 8(02):  118-122. 
    摘要 ( 488 )   PDF (897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饭甑山岩与下山洞的石制品与蚌制品和珠江西江下游其他洞穴出土的同类遗物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时代可能早于广东已报道的阳春独石仔、封开县黄岩洞等洞穴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人颅骨缝的变化与年龄关系
    莫世泰,张文光,雷绍伯,王雄文,丘克
    1989, 8(02):  131-138. 
    摘要 ( 962 )   PDF (407KB)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在广西收集的有生前年龄记录的中国人139例15—84岁男性颅骨为研究材料,依据Broca氏颅缝愈合的0—4度分级标准,分13个年龄组,分别对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蝶额缝、蝶顶缝、蝶鳞缝、枕乳突缝、顶乳突缝、鳞缝等九个颅骨内外板缝进行研究,分析每个颅骨缝各愈合度的百分率和颅骨缝的变化与年龄关系,并与欧洲人和日本人作对比,显示出人种、民族和个体的一些差异。
    广西壮族颅骨的测量与研究
    朱芳武,卢为善,雷一鸣
    1989, 8(02):  139-146. 
    摘要 ( 308 )   PDF (326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来源于壮族居民世代聚居地区,生前资料比较可靠的150例颅骨为材料并用多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壮族的体质特征、人种地位、地区类型及可能的起源。结果表明,壮族居民属黄色人种南亚类型,中华民族的华南类型,与柳江人、甑皮岩人有最接近的亲缘关系。
    下肢长骨的性别判别分析研究
    刘武,杨茂有,邰凤久
    1989, 8(02):  147-154. 
    摘要 ( 318 )   PDF (437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在长春地区收集的下肢骨进行了37项线性测量。统计分析显示,所有项目性别差异显著。采用单项指标性别鉴定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一些肢骨两端项目性别鉴定价值优于长度项目。本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多项下肢骨性别判别函数,可用于鉴定国人下肢骨性别,判别率可最高达96.3%。
    下肢长骨骨重的非对称性
    任光金,丁士海,武传德
    1989, 8(02):  155-157. 
    摘要 ( 261 )   PDF (191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测量82副中国成年下股长骨即股骨,胫骨和腓骨的重量,在两侧骨重相差>1%时,则股骨、胫骨和腓骨及其三骨总重均以非对称性为多,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除腓骨重具有明显侧别差异外,其余无显著性侧别差异,对腓骨侧差解释为:①腓骨主要机能是肌的附着,而下肢对踢和足趾取物有明显的侧别差异;②以两侧骨重相差>1%时为非对称性的标准,由于腓骨绝对重量较小,在两侧相差<0.5克时即多属非对称性。
    半个世纪来江苏省丹阳县儿童生长的长期趋势
    林琬生,都秀谷
    1989, 8(02):  158-164. 
    摘要 ( 204 )   PDF (415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江苏省丹阳县儿童1936、1956及1985年的生长发育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观察到,半个世纪来,该县7—14岁男女儿童身高分别增长了9.3、11.4厘米,体重平均增长了3.9、4.0公斤,坐高平均增长了4.2、5.0厘米,表现出明显的生长长期加速趋势。1956—1985年阶段的身高每10年增长值显著大于1936—1956年阶段(P<0.01),而体重每10年增长值在两个阶段间无明显差异(P>0.05)。以1985年实测体重均数与估计体重均数比较,女童明显地表现出体重增长相对不足,体型向细长型发展。本文还将丹阳县儿童生长长期趋势与南京市、上海市及日本国同时期、同年龄儿童的生长长期趋势进行了比较。
    青海藏族青少年骨龄与生长发育关系研究
    王迺哲,刘秉枢,贾勉,朱建钢,张凤鸣,颜政,蒲四庆,杨振铎
    1989, 8(02):  165-171. 
    摘要 ( 230 )   PDF (403KB) ( 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了青海省境内,世居在海拔3000—4000米地区的728名7—18岁健康藏族青少年学生的手、腕部骨骼发育情况,对骨化中心出现和骨骺愈合求出了50%出现年龄,并对骨龄与青春期身高突增的关系及与月经初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广西一些第四纪洞穴堆积中化石的氨基酸地质年龄
    王将克,陈水挟,罗红红,钟月明
    1989, 8(02):  172-176. 
    摘要 ( 293 )   PDF (289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化石中氨基酸的外消旋程度随化石年龄增加而增大的原理,本文分别用“校正法”和“高温法”测定了广西柳州早更新世巨猿洞、中更新世笔架山洞、晚更新世—全新世白莲洞、大龙潭及桂林甑皮岩的一些第四纪洞穴堆积物中牙化石、骨化石或贝壳化石的氨基酸年龄,测年结果与其它地质证据或~(14)C年龄基本一致。
    北京猿人和丁村人的氨基酸年龄测定
    周义华
    1989, 8(02):  177-181. 
    摘要 ( 229 )   PDF (276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试图用北京猿人和山西丁村人所在地层中伴生动物化石内的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外消旋程度推算北京猿人和山西丁村人地点的年龄和山顶洞所经历的平均温度。
    现代人起源问题的新争论
    吴汝康
    1989, 8(02):  182-185. 
    摘要 ( 254 )   PDF (259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人在分类学上称为晚期智人。他们是怎样起源的?长期来有两种理论,一种叫直接演化说(Direct evolution hypothesis)或系统说,也叫多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现代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各人种在很久以前即已分歧,各自平行发展,演化成现代人,但长时期来互相有基因的交流。例如欧洲的白种人是由当地的尼安德特人逐渐演变来的;亚洲的黄种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和猿人演变来的。另一种理论叫入侵论(Invasion hypothesis),也叫迁徙说或代替说,这种理论认为欧洲是典型尼人的家乡, 而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是在欧洲以外地区演化出来, 然后侵人欧洲的尼人区域, 消灭了土著的尼人而形成的;侵人亚洲的也一样, 形成现代的黄种人。这种单一地区起源说过去一般认为亚洲西部是现代人最早形成的地区, 近年来有人提出非洲南部才是现代人最早形成的地区,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
    《考古资料的形成作用》评介
    陈醒斌
    1989, 8(02):  186-188. 
    摘要 ( 203 )   PDF (227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古资料的形成作用》是迄今较全面地论述考古资料形成论的第一部著作。作者希弗尔(Schiffer)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考古学的思想论和方法论。早在七十年代初,他曾发起研究垃圾考古学。七十年代末,他出版了《行为考古学》,研究人类行为对遗址形成过程的影响。从八十年代开始,他的兴趣拓展到研究各种文化作用和环境作用以及它们与考古资料的关系,与叶伦(Yellen)、荷德(Hodder)等人一道,倡导考古资料形成论,向“新”考古学派提出挑战,引起了当今考古学界的关注。
    华南地区汉族成年男性肢带骨与身高关系的探讨
    丁细藩,莫世泰,张文光
    1989, 8(02):  189-190. 
    摘要 ( 241 )   PDF (115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评价肢带骨推算身高的实用意义,我们测量了近年收集华南地区汉族成年男性、已知生前身高的50具骨骼的肢带骨。测量方法依吴汝康和吴新智的《人体骨骼测量方法》所定的标准。用测骨盘测量锁骨最大长、髋骨最大长,直脚规测量肩胛骨形态宽。应用相关与回归的计算方法,计算各肢带骨左、右侧及其左、右两侧平均值与身高的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并建立了推算身高的回归方法。
    正常汉族儿童头面部指标的测量
    王晓明,汤仕忠
    1989, 8(02):  191-193. 
    摘要 ( 254 )   PDF (142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供正常汉族儿童头面部指标的正常参数,以供临床医生对先天性、遗传性等疾病患者的眼距增宽、塌鼻梁、小下颌等异常性状客观判断参考之用,我们对南京地区770名0—12岁正常汉族儿童和39名成人的头颜面部27项指标进行了测量。测点和测量方法参照邵象清编著的《人体测量手册》一书,使用工具采用0—300毫米的直脚规和弯脚规。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消息与动态
    1989, 8(02):  194-196. 
    摘要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尼安德特人现今一般被认为是智人种(Homo sapiens)的一个亚种,而最近以色列的拉克(Yoel Rak)教授提出尼人可能是与现代人的祖先平行发展的一个单独的种。 尼人在大约10万至3万年前生活于欧洲和中东,其解剖特征在东欧得到最大的发展。如厚重的骨骼,倾斜的前额,粗壮的眉脊,无颏的颌骨等是其与智人相区别的主要性状。 拉克等近年来在以色列占领区卡梅尔山(Mt.Carmel)的基巴拉(Kebara)洞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具近乎完整的尼人骨架,但头部只保存有下颌骨和一个上第三臼齿,其年代测定为距今6万年。尼人的骨盆过去发现的只有少数破片,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