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虚拟专题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1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2-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类学学报
中国的薄刃斧
林圣龙
1992, 11(03): 193-201.
摘要
(
369
)
PDF
(590KB) (
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笔者最近的观察,中国旧石器工业中同样存在着薄刃斧 (Cleaver) 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可能是中国旧石器工业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石制品微磨痕分析的实验性研究
侯亚梅
1992, 11(03): 202-215.
摘要
(
208
)
PDF
(3348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主要手段,依据Keeley的实验方法,对实验和 “盲测” 的燧石制品进行了微磨痕 (microwear) 的观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表明在石制品的加工方式、加工对象与其可能的残留信息——石制品的使用痕迹,如以光泽、条痕、破损疤为主要特征的微磨痕之间所具有的某种实验模式,初步掌握了微磨痕研究的实验方法,取得了一些结果,并予以检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 “晶体破损” 与否,可能是鉴定石制品使用或未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马鞍山遗址出土碎骨表面痕迹的分析
龙凤骧
1992, 11(03): 216-229.
摘要
(
246
)
PDF
(2656KB) (
1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马鞍山遗址 (1990年度) 出土的一千余件碎骨,借鉴中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就其表面痕迹作了尝试性的分析。结果发现,尽管痕迹特征标示出有风化、腐蚀、重力等自然营力的作用,以及动物啃咬等后期侵扰,但主要的特征——破碎状况尤其是管状骨骼的破碎程度和人工痕迹的特征——显示出,这些碎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遗址占有者的活动——敲骨吸髓和制作骨制品造成的。由此,进而对遗址占有者的某些行为和遗址形成过程作了探讨。通过碎骨表面痕迹的分析,为该遗址的进一步综合研究提供了有助的资料和证据。
湖北长阳青铜时代人骨的研究
张振标,王善才
1992, 11(03): 230-240.
摘要
(
262
)
PDF
(674KB) (
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观察和测量了长阳深潭湾遗址出土的青铜时代人骨的各部特征,并与其他地区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人骨特征进行比较。文章认为长阳青铜时代居民的颅骨性状与长江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或近代的颅骨较相似,可以代表长江中游地区青铜时代居民的体征类型。他们的最近祖先可能是大溪文化的主人。
颅容积的测量与推算的改进
丁士海,阎锡光,法德华,任光金,薛良华,来现臣,武传德
1992, 11(03): 241-249.
摘要
(
487
)
PDF
(559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容积对鉴别颅骨的性别具有一定的意义。国内外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即堵塞孔缝、灌注介质 (菜子或砂等) ,再间接用量具测出其容积。此法烦琐费时,如不严格统一标准重复误差一般达几十毫升。1964年Uspenskii改用颅内放一橡皮球,球内注水加压法,大大地提高了测量速度,并使重复误差降低到7ml,缺点是必须有加压设备,另外橡皮球易破裂。本测量法采用厚度适中的乳胶囊放入颅腔,囊内灌注汞,取其净重和测时室温,用计算机换算成颅容积。经不同时间对112个颅骨测量两次,结果相差平均为2.27±0.17 (0—7.9) ml。乳胶囊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0次。本法主要优点是:精确度高和测量速度快;不够理想之处:由于汞重,在密闭箱内操作不便,尽管汞蒸气远低于允许浓度,仍需注意其安全防护问题。此外,求出用颅周长、颅顶正中弧、耳上颅高、颅高等项推算颅容积的回归方程式和关系图,便于实际应用。
3802名中国城市青少年体型分析
季成叶,袁捷,肖建文,温大英,张琳
1992, 11(03): 250-259.
摘要
(
269
)
PDF
(503KB) (
3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Heath—Carter三角体型图法对3802名7—18岁健康男女青少年进行体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青春期前后出现的骨骼、肌肉、脂肪等生长变化,决定个体体型的内、中、外三因子也呈现规律性改变,男女性差逐步扩大。对由此造成的男女不同年龄组内各类体型分布状况的差异进行分析;利用图示部分反映了同一年龄性别组内体型的分散状况;并就该体型图法在体质人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运用体型方法研究中国学生 (山西) 的体格发育
赵凌霞
1992, 11(03): 260-271.
摘要
(
223
)
PDF
(475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体型方法研究人体体格特征,并与遗传、生理、运动、健康状况、营养方式等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研究中国学生的体型,通过对山西地区485名普通大中专男女学生及130名体育系男女学生的10个人体测量项目的体型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学生的体型存在显著性差异;16—22岁体型发生一定的变化,且男女变化规律不同;坚持体育锻炼的体育系学生的体型与普通系学生的体型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对体型的影响有性别之分;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比较,体型存在差异,男性表现比较明显。
鄂伦春族、锡伯族和汉族中结合珠蛋白的遗传多态性
段玉琴,赵会全,于世辉,张贵寅
1992, 11(03): 272-274.
摘要
(
239
)
PDF
(2312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调查了东北地区鄂伦春族、锡伯族和汉族3个人群共计510人的血浆结合珠蛋白的遗传多态性以及和ABO血型系统的相关研究。经c2检验,3个人群中HP的表型分布均符合Hardy—wcinbrg法则。分别计算了每个人群中Hp基因频率,比较了3个人群的Hp表型分布及基因频率。
三种叶猴面肌的比较研究
叶智彰,潘汝亮,彭燕章,王红
1992, 11(03): 275-284.
摘要
(
320
)
PDF
(607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是黑叶猴、菲氏叶猴和银叶猴面部表情肌的首次记述,还与其他灵长类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叶猴的面肌大部分与猴超科共同特征相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口三角肌只有深部和存在耳轮大肌等。在这三种叶猴之间以及它们与长尾叶猴之间亦存在一些差异,如颈阔肌在下颌区的交织情况和枕肌片的层数等。
通知公告
更多>>
黄慰文先生生平简介
2024-09-25
黄慰文先生在京逝世
2024-09-25
有奖问卷|开奖啦!
2023-12-31
通知公告|《人类学学报》编委会成员调整公告
2023-12-31
有奖问卷|一起让《人类学学报》变得更好!
2023-12-15
通知公告|《人类学学报》开通邮件订阅啦!
2023-08-10
6月20日《人类学学报》云主机停机迁移公告
2023-06-13
2022年度《人类学学报》稿件分析
2023-04-13
《人类学学报》征稿简则20221219版发布!
2022-12-19
庆祝《人类学学报》创刊40周年纪念视频
2022-08-15
6月19日《人类学学报》稿件系统维护公告
2022-06-16
《人类学学报》工作规范调整公告
2022-05-10
深切哀悼吴新智先生
2021-12-05
《人类学学报》期刊学术诚信声明
2021-11-15
《人类学学报》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系统
2021-04-27
2021年《人类学学报》变更为双月刊
2020-12-31
“吴汝康星”命名仪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举行
2020-09-03
中国舌尖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2020-08-02
《人类学学报》2020年第4期,即将推出“新方法、新技术在生物人类学上的应用”特...
2020-08-02
《人类学学报》2021年第2期,即将推出“早期人类演化-年代、地层、环境与科技考...
2020-08-02
黄慰文先生生平简介
2024-09-25
黄慰文先生在京逝世
2024-09-25
有奖问卷|开奖啦!
2023-12-31
通知公告|《人类学学报》编委会成员调整公告
2023-12-31
有奖问卷|一起让《人类学学报》变得更好!
2023-12-15
通知公告|《人类学学报》开通邮件订阅啦!
2023-08-10
6月20日《人类学学报》云主机停机迁移公告
2023-06-13
2022年度《人类学学报》稿件分析
2023-04-13
《人类学学报》征稿简则20221219版发布!
2022-12-19
庆祝《人类学学报》创刊40周年纪念视频
2022-08-15
6月19日《人类学学报》稿件系统维护公告
2022-06-16
《人类学学报》工作规范调整公告
2022-05-10
深切哀悼吴新智先生
2021-12-05
《人类学学报》期刊学术诚信声明
2021-11-15
《人类学学报》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系统
2021-04-27
2021年《人类学学报》变更为双月刊
2020-12-31
“吴汝康星”命名仪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举行
2020-09-03
中国舌尖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2020-08-02
《人类学学报》2020年第4期,即将推出“新方法、新技术在生物人类学上的应用”特...
2020-08-02
《人类学学报》2021年第2期,即将推出“早期人类演化-年代、地层、环境与科技考...
2020-08-02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热点评述
更多>>
热点评述|150万年前人类已经系统性地制造骨制工具
专家点评|牙齿微痕的生物考古研究前景广阔
专家点评|《乌兰木伦遗址非完整骨骼成因的实验考古学》短评
专家点评|山西下川遗址古人类剥片策略研究取得进展
2025主编新年寄语
2024年中国人群古DNA研究代表性成果及进展评述
创新发展的中国人类骨骼考古学 ——2024年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评述
2024年体质人类学代表性成果及其进展评述
人类演化:地质、年代与科技考古领域2024研究进展
2024年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遗物研究进展
2024年中国古人类学研究新进展
专家点评|加强理论建设,勇攀科学巅峰——纪念北京人第一件头盖骨发现95周年专辑点...
专家点评|亚洲地区在古人类演化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点评|读《人类学学报》纪念北京猿人第1头盖骨发现95周年学术专辑
专家点评|读现生人体质测量学专辑想到的
推荐阅读&专家点评:中国活体测量研究的回顾及专辑论文评述
主编推荐|细石叶技术及其形成机制解读
专家点评|中国猩猩化石研究中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专家视角|品读“泥河湾”
2023年中国人群古DNA和古蛋白研究代表性成果及进展评述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知网
ScienceDirect数据库
Wiley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