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3年 第12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3-09-15
    人类学学报
    丁村54: 100地点石制品研究
    张森水
    1993, 12(03):  195-213. 
    摘要 ( 214 )   PDF (3002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记述了丁村54: 100地点1954年出土的石制品的研究结果。该地点的石制品,尤其是石片,并不象以往所认为的那样,是粗大石器文化的代表,而是小型者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表明组成“丁村文化”各地点的石制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划分
    李炎贤
    1993, 12(03):  214-223. 
    摘要 ( 618 )   PDF (736KB) ( 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作者主张以素材、技术和类型的区分为主要依据,将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归纳为四个大致平行发展的系列。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明显地具有继承和发展的特点。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形成可能同地质地理条件、技术类型的继承和发展不平衡性有关。
    岑家湾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及地点性质的研究
    谢飞,李珺
    1993, 12(03):  224-234. 
    摘要 ( 203 )   PDF (1951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岑家湾地点的再次发掘,采用水平发掘方法,获得较丰富的实物资料和有关对地点性质,人类行为、埋藏类型和环境进行判定的信息。发掘所揭露出的石制品和动物遗骨可分为密集分布区与零星分布区,其中,密集分布区域可能是当时人类进行生产与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岑家湾地点可能是泥河湾层中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属于原地埋藏类型的唯一代表。
    三种判定骨龄方法的比较
    孙殿军,王忠旭,高本
    1993, 12(03):  235-240. 
    摘要 ( 806 )   PDF (321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运用李果珍“百分计数法”,哈尔滨医科大学制成的标准图谱法和Tanner-TW2 法对哈尔滨市553名7—12岁汉族小学生分别进行骨龄判定,比较了这三种方法估计骨龄的差异,结果表明:李果珍法判定骨龄比其余两种方法准确;图谱法估计的骨龄与李果珍法接近;TW2 法不适用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骨龄判定。
    中国甘肃酒泉青铜时代人类股骨化学元素含量分析
    郑晓瑛
    1993, 12(03):  241-250. 
    摘要 ( 198 )   PDF (616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中国青铜时代人类股骨远端的铁(Fe)、锌(Zn)、铜(Cu)、氟(F)、硒(Se)、钙(Ca)、磷(P)、镍(Ni)、铍(Be)、锰(Mn)、镁(Mg)、锶(Sr)、钼(Mo)、钇(Y)、铬(Cr)、钴(Co)、钛(Ti)、铝(A1)、钡(Ba)、钾(K)、钪(Sc)、钒(V)等22个化学元素参照系数据。经研究表明,22种化学元素中几乎无性别差异,食物相关元素与年龄及时代有关。
    九个汉族群体和四个少数民族群体中腺苷酸激酶的遗传多态性
    胡交宇,张志,杜若甫
    1993, 12(03):  251-254. 
    摘要 ( 191 )   PDF (231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淀粉凝胶电泳及特异的染色方法,调查了我国九个汉族和四个少数民族群体的腺苷酸激酶-1(AK1)的遗传多态性在这十三个群体中AK1*2频率都远低于AK1*1频率,未达到0.01的多态水平,分别为:兰州汉族0.0096,郑州汉族0.0023,呼和浩特汉族0.0024,西安汉族0.0025,漳州汉族0.0024,羌族0.0024;而在广东客家人、成都汉族、哈尔滨汉族、贵阳汉族以及哈尼族、瑶族、布依族中均为0。在兰州汉族群体中观察到国内第一例AK1*2-2表型。
    客家人的红细胞血型分布
    郝露萍,杜若甫
    1993, 12(03):  255-263. 
    摘要 ( 486 )   PDF (581KB)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父母双方上溯三代均为客家人的广东梅县200名 (其中男89人,女111人) 健康学生进行了红细胞血型ABO,MNSs,Rh,Kidd,Duffy,Diego,Xg,Lewis及P等系统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客家人的基因频率S=0.0250,NS=0,pl=0.0917和Fyb=0.0300,都是汉族人群中最低的。其它基因频率为r=0.6632,p=0.1863,q=0.1505;m=0.5250,n=0.4750,MS=0.0250,Ms=0.5000,Ns=0.4750,s=0.9750;C=0.6575,D=1.0000,E=0.1515,CDe=0.6226,cDE=0.1200,cDe=0.2189,CDE=0.0389;JKa=0.4642,JKb=0.4881,JK=0.0477;Fya=0.9700;Dia=0.0202,Dib=0.9798;Xga=0.3633,Xg=0.6367;P2=0.9083。发现了国内第二例Jk(a-b-)表型,未发现MNS型,NS型,NSs型,CCDEE型,CcDEE型,Fy(a-)型和Rho(-)型。Le(a+b-)型29人,Le(a+b+)型2人,Le(a-b+)型67人,Le(a-b-)型102人。客家人与国内19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计算结果表明,与客家人遗传距离最近的是福建汉族、湖南苗族、贵州汉族及广西侗族,其次为河南汉族、黑龙江汉族、陕西汉族,福建畲族及上海汉族,而与云南白族、辽宁满族、甘肃汉族、广西瑶族、广西壮族、内蒙汉族及四川彝族的遗传距离较远。与客家人遗传距离最远的是湖南土家族、海南苗族及海南黎族。
    辽宁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庄振西,高秀珍
    1993, 12(03):  264-268. 
    摘要 ( 233 )   PDF (287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1060例 (满族:460,汉族:600;男女各半) 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出现率分别是7.11%和31.73%。结果表明民族间的指纹白线有他们各自的特征并做了性别和手别间差异的比较分析。
    中国乌孜别克族手皮纹研究
    张致中,赛亚尔,王振国,张虎,王立新,郭汉璧
    1993, 12(03):  269-272. 
    摘要 ( 202 )   PDF (223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我国新疆乌孜别克族1200名 (男女各600名) 的手皮纹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乌孜别克族手皮纹11项参数正常值,及民族间皮纹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乌孜别克族手皮纹符合东方黄种人箕斗出现率相近的特征。
    藏猴 (Macaca thibetana) 皮纹的研究
    邓紫云,赵其昆,田云芬
    1993, 12(03):  273-282. 
    摘要 ( 292 )   PDF (537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省峨眉山的18只(♀:10;♂:8)及凉山雷波县的19只(♀:7;♂:12)藏猴手足面上皮纹显示,该种的皮纹与其他猕猴属动物基本相同:其指趾端上的花纹几乎全是原始花纹;掌面上,大小鱼际主要为箕形和开放形花纹,指间Ⅰ—Ⅳ区主要为斗形纹;跖面上,大小鱼际及趾间Ⅰ—Ⅱ区则主要是箕形纹,趾间Ⅲ—Ⅳ区主要是斗形纹。左右端指间Ⅱ—Ⅳ区及趾间Ⅲ—Ⅳ区花纹分布有一定差异。性别之间在指间Ⅰ区有显著差异。两地猴则在掌面大鱼际、指及趾间Ⅰ区具(极)显著差异,可能与地理和社会隔离相关,趾间Ⅳ区的特征性Da花纹及弓形纹缺失似可作为藏猴皮纹的一个特征。
    内蒙古察右前旗庙子沟新石器时代人类牙齿的形态观察
    朱泓,周立臣,侯桂华
    1993, 12(03):  283-284. 
    摘要 ( 222 )   PDF (2081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地区出土颅骨缝间骨的研究
    韩向君
    1993, 12(03):  285-286. 
    摘要 ( 207 )   PDF (121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南地区现代人下颌角的相关因素分析
    丁细藩,莫世泰
    1993, 12(03):  287-290. 
    摘要 ( 114 )   PDF (234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中ABO、MN、P和Rh血型的分布
    许煜和,张益莉,艾琼华
    1993, 12(03):  291-293. 
    摘要 ( 1236 )   PDF (188KB)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545例满族苯硫脲尝味能力调查
    何欣,韩向君,孙振国,吴真,冯力民
    1993, 12(03):  294-296. 
    摘要 ( 215 )   PDF (212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