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陶富海, 解晓勇. 丁村人及其文化发现三十五周年的回顾与展望[J]. 化石, 1989(3):3-5
|
[2] |
贾兰坡. 山西襄汾县丁村人类化石及旧石器发掘报告[J]. 科学通报, 1955(1):46-51
|
[3] |
裴文中, 吴汝康, 贾兰坡, 等. 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8
|
[4] |
王建, 陶富海. 丁村遗址群旧石器概述[J]. 山西文史资料, 1991(6):73-90
|
[5] |
王建, 陶富海, 王益人. 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调查发掘简报[J]. 文物季刊, 1994(3):1-75
|
[6] |
王益人. 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丁村遗址群 1976-1980 年发掘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
[7] |
王益人. 六十年来丁村遗址的发现与研究[A].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见: 砥砺集——丁村遗址发现 60 周年纪念文集[C]. 太原: 三晋出版社, 2017, 52-65
|
[8] |
王益人. 从“河流相”到“黄土堆积”——山西丁村遗址群2015考古获重要收获[N]. 中国文物报, 2015-11-20
|
[9] |
王益人, 袁文明, 夏宏茹. 山西丁村遗址群2015年考古调查与发掘[A].见: 国家文物局(主编).2015中国重要考古发现[C].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6, 6-9
|
[10] |
王益人, 袁文明, 兰会才, 等. 2011年以来丁村遗址群考古新进展[J]. 人类学学报, 2018, 37(3):428-451
|
[11] |
王益人. 石片类型学新论[A].见: 高星,石金鸣,冯兴无(主编).天道酬勤桃李香——贾兰坡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04-220
|
[12] |
王益人. 下川楔形析器[J]. 文物季刊, 1993(1):1-9
|
[13] |
陈淳. 两极法与pièce esquillées[J]. 人类学学报. 1998, 17(1):73-80
|
[14] |
王益人. 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埋藏环境预研究研究[A].见: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砥砺集——丁村遗址发现 60 周年纪念文集[C]. 太原: 三晋出版社, 2017, 66-74
|
[15] |
裴文中. 中国原始人类生活环境[J].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0, 2(1):9-21
|
[16] |
周昆叔, 严富华. 山西丁村剖面考察及其花粉分析[A].见: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孢粉分析组,等(著).第四纪孢粉分析与古环境[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 54-59
|
[17] |
陈万勇. 山西“丁村人”生活时期的古气候[J]. 人类学学报, 1983, 2(2):184-195
|
[18] |
莫多闻. 山西临汾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变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27(6):738-746
|
[19] |
陶富海. 从民俗学推测远古丁村人的生活方式[A].见: 中国考古学会,陕西省考古学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汾河湾——丁村文化与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C]. 太原: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 41-50
|
[20] |
秦小丽. 丁村文化与汾河下游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A].见:中国考古学会,陕西省考古学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汾河湾——丁村文化与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C]. 太原: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84: 51-53
|
[21] |
孙建中. 黄土学(上篇)[M]. 香港:香港考古学会, 2005: 251-253
|
[22] |
Schiffer MB. Behavioral Archaeology: First Principles [M]. Salt Lake City: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1995
|
[23] |
王益人, 周倜. 丁村遗址群发现的新材料[A].见: 董为(主编).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4: 19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