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虚拟专题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6-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类学学报
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类牙齿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研究
李法军;朱泓
2006, 25(02): 87-101.
摘要
(
212
)
PDF
(464KB) (
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牙齿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出自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牙齿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牙齿人类学系统”进行牙齿形态观察,应用“平均差异度”(MMD)距离公式计算出姜家梁组与其他各对比组的MMD距离系数以估计群体间的相似程度,并根据MMD矩阵对18组人群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姜家梁居民的牙齿形态特征属于中国型牙(Sinodonty),但自身又具有某些独特的特征,如铲形上颌中央门齿和单根上颌第一前臼齿等特征的出现率很高。综合来看,姜家梁组在铲形上颌中央门齿、双铲形上颌中央门齿、单根上颌第一前臼齿和第一臼齿转向皱纹这4项性状上具有很高的出现率;上颌第一臼齿釉质延伸、上颌第三臼齿退化、三根下颌第一臼齿和下颌第二臼齿四尖这四项性状出现率处于中等水平。与同时代的下王岗组和庙子沟组比较而言,姜家梁组与庙子沟组的关系更为密切,有研究表明姜家梁组居民与庙子沟组居民具有较为相近的头骨形态特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为接近的牙齿形态特征,这说明在体质特征上相近的人群在头骨形态特征和牙齿形态特征方面的表现可能较为一致,但只通过这两个对比组的比较结果而下此结论还为时过早,尚有待于积累更多的同类型族群的相关牙齿人类学资料验证之。
新疆鄯善洋海青铜时代居民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调查
张全超;朱泓
2006, 25(02): 102-105.
摘要
(
211
)
PDF
(161KB) (
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新疆鄯善洋海出土的61例(成年个体45例,未成年个体16例)遗骸进行了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观察。在被调查的成年个体中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为44.4%,未成年个体的患病率为75%,且成年个体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显著。这种病变的高频率现象,很可能与当时单一的饮食结构、低营养水平及不良卫生状况等因素所诱发的缺铁性贫血有关。为深入研究我国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及其发病原因提供了一组基础数据。
安达曼岛民的起源问题
赵凌霞;王翠斌
2006, 25(02): 105-105.
摘要
(
207
)
PDF
(86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边地区和龙石人沟发现的旧石器
陈全家;王春雪;方启;赵海龙
2006, 25(02): 106-114.
摘要
(
268
)
PDF
(313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4年5月初,在对延边和龙石人沟旧石器遗址的调查中,在山坡台地的黄色亚黏土和含黄色砂质土的角砾层内获得40件黑曜岩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和使用石片、刮削器、雕刻器、琢背小刀等工具。遗址可能属于晚更新世的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黑龙江十八站遗址的新材料与年代
张晓凌;于汇历;高星
2006, 25(02): 115-128.
摘要
(
287
)
PDF
(832KB)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十八站遗址经过再次调查发掘,地层中出土石制品38件,地表采集20件。石核具有修理台面和对向剥片的技术,石片中石叶技术特征明显,石叶技术与水洞沟遗址相近,石器以轻型为主,主要类型为刮削器。采集的两面器和端刮削器则在华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的几个遗址中有相似标本发现。采用光释光的方法对遗址的绝对年代进行测定,结果为距今2.5—1万年。
虎头梁遗址楔型细石核研究
朱之勇;高星
2006, 25(02): 129-142.
摘要
(
230
)
PDF
(769KB) (
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动态类型学和操作链思想为指导,运用数量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虎头梁遗址中的444件楔型细石核进行了研究。根据台面生成方式的不同将这批楔型细石核分成Ⅰ型和Ⅱ型两个大类。Ⅰ型的台面为刃状,Ⅱ型的台面为平面状。通过对石叶疤的测量得知,从两类细石核上剥离的细石叶的宽度基本一致,都集中在3—8mm之间。Ⅰ型细石核剥离的细石叶的长度集中在15—40mm之间,Ⅱ型则集中在10—40mm之间,Ⅰ型细石核较Ⅱ型细石核有更多剥离下较长细石叶的可能性。两类细石核所采用的原料包括火山角砾岩、硅质岩、流纹岩、石英岩、碧玉、玛瑙、英安岩、黑曜岩及水晶等9种,以火山角砾岩和硅质岩为主,原料利用方面没有大的差别。将石核按剥片阶段划分为预制、剥片、中止、终极4种,处于不同阶段的石核被废弃的原因是不同的,包括毛坯中存在瑕疵、剥片失误以及用尽遗弃等。
梁山遗址旧石器材料的再研究
鲁娜;黄慰文;尹申平;侯亚梅
2006, 25(02): 143-152.
摘要
(
173
)
PDF
(548KB)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位于秦岭南麓的梁山遗址是汉水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研究历史可追溯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又进行过3次野外考察,共发现有十几处旧石器地点,发表了初步研究报告。本文从技术、类型学角度对当时在梁山龙岗寺地点中采集的部分标本进行研究,表明梁山遗址是一个含手斧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工业,工具类型包括砍砸器、石球、手斧、薄刃斧、刮削器、凹缺器等。梁山遗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石器工业在中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关系中具有纽带作用。
船帆洞旧石器遗址洞穴形成过程与地层划分
李建军;范雪春
2006, 25(02): 153-160.
摘要
(
272
)
PDF
(441KB)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最近发掘所获资料,对万寿岩山船帆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洞穴的形成过程、洞内地层划分以及与洞外沉积物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船帆洞洞穴的发育明显与区域性断裂及岩体的剪切节理有关;洞内经历数次堆积和冲刷;依岩性、地层关系和哺乳动物化石组合,洞内堆积物可分为Ⅰ(中更新世晚期)、Ⅱ(晚更新世早期)、Ⅲ(晚更新世晚期)和Ⅳ(全新世)4个地层单元。
安徽芜湖金盆洞旧石器遗址的偶蹄类
董为;金昌柱;郑龙亭;孙承凯;吕锦燕;徐钦琦
2006, 25(02): 161-171.
摘要
(
259
)
PDF
(486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对2002年与2004年出土于安徽芜湖金盆洞遗址的偶蹄类所做的深入研究,金盆洞遗址的偶蹄类有6个种: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梅花鹿(Cervus(Sika)nippon)、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马鹿(Cervus elaphus)、麂未定种(Muntiacussp.)及古中华野牛相似种(Bisoncf.palaeosinensis)。其中以鹿科为主,以梅花鹿和马鹿为优势种群,具有北方区动物群的特色。它们所指示的时代比和县龙潭洞动物群晚,与巢县银山巢县人动物群相当,为中更新世晚期,在古气候上处于Riss冰期。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以低矮森林为主、间有少量灌木密林及草地,当时的气候与现今的内蒙和甘肃相似。鹿属3个种的同时出现反映金盆洞遗址是史前人类汇集处理猎物的场所。
安徽宣城孙埠镇洋山发现旧石器遗址
韩立刚
2006, 25(02): 172-172.
摘要
(
207
)
PDF
(85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切悼念李炎贤先生
2006, 25(02): 177-177.
摘要
(
1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更多>>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热点评述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知网
ScienceDirect数据库
Wiley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