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5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6-03-15
    人类学学报
    吴汝康科学著作目录
    2006, 25(01):  1-15. 
    摘要 ( 134 )   PDF (402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古人类进化连续性新辩
    吴新智
    2006, 25(01):  17-25. 
    摘要 ( 261 )   PDF (200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一些形态特征的分析说明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应该注意的一些思维方法的问题,并且为多地区进化说增添了新的证据:1)中国更新世头骨共同具有的眼眶及其外侧下缘形状等特征在近代头骨中已有所改变,在考虑其意义时不应该忽略时间和基因交流起过的作用;2)中国更新世头骨的共同特征并不因为它们也可见于其他地区而丧失其意义,因为证明连续性的共同特征不需要是地区独有的;3)铲形门齿的结构在近代人中变弱,不削弱它作为连续进化证据的价值,这种弱化的现象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态纤巧化的一种表现;4)在辩论时不要对有关形态作不正确的观察和曲解对方的观点和论据;5)头骨正中矢状突隆、下颌圆枕、夹紧状鼻梁和第三臼齿先天性缺失等四项特征在近代非洲人中阙如,却存在于东亚近代人,本文的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增强多地区进化说的说服力。
    山顶洞人与现代华北人头骨非测量性特征比较及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的一些问题
    刘武;何嘉宁;吴秀杰;吕锦燕
    2006, 25(01):  26-41. 
    摘要 ( 210 )   PDF (364KB) ( 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顶洞人化石是迄今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数量最为丰富、保存状态最为完好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多年来,山顶洞人作为东亚地区更新世晚期人类的代表,在研究东亚地区现代蒙古人种及美洲印第安人起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形成过程的许多细节及演化机制予以了越来越多的注意,提出了现代人群出现时间及现代人群分化时间的概念。一些研究对山顶洞人的演化程度及其在东亚地区现代人群形成上的作用也提出了不同看法。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本文对12项颅骨非测量特征在山顶洞人与现代中国人的表现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有8项特征在山顶洞人与现代中国人之间具有不同的表现,作者认为山顶洞人在颅骨特征表现上较现代中国人具有更多的原始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就更新世晚期人群内部变异、现代人群特征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狩猎采集者的模拟研究
    陈胜前
    2006, 25(01):  42-55. 
    摘要 ( 202 )   PDF (695KB) ( 1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狩猎采集者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存了上百万年,尤其在晚更新世之末全新世之初他们的适应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单一。本文提出一个简约的模型来模拟狩猎采集者可能的适应行为的变化。这个模型利用我国431个气象站三十年的气候材料,模拟狩猎采集者的生态环境与可能的食物资源,然后参考民族学上狩猎采集者的材料来推定我们假想的狩猎采集者的生计特征,进而预测他们可能的适应行为的变化,尤其是这些变化的地理分布,这对于我们探讨史前狩猎采集者适应行为变迁的规律可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香港深涌黄地峒遗址试掘简报
    吴伟鸿;王宏;谭惠忠;张镇洪
    2006, 25(01):  56-67. 
    摘要 ( 369 )   PDF (1757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涌黄地峒遗址是香港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初步调查、试掘后认为,这是一处打制石器加工场,其范围之大(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约150m)和石制品密度之高(试掘10m2,出土及采集石器3261件)实属罕见。出土石器种类比较丰富,旧石器加工技术大部分在此都能见到。该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对了解和解决岭南以及中国南方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问题将有大帮助。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地层学研究及与山顶洞的对比
    同号文;尚虹;张双权;刘金毅;陈福友;吴小红;李青
    2006, 25(01):  68-81. 
    摘要 ( 244 )   PDF (435KB) ( 1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田园洞主体堆积厚度约2.5m,其动物群可分为上、下两个组合:上部组合物种多样性丰富,化石被啮齿类严重啮咬;下部组合化石种类单调,以鹿类和绵羊类为主,但化石丰富,极少有啮齿类咬痕。人类化石发现于下部组合;东洋界动物主要出现在上部组合,例如猕猴、猪獾、果子狸和鬣羚等。而马鹿和绵羊只出现于下部组合。沟齿鼯鼠和豪猪在下部组合开始出现,但主要发现于上部组合。梅花鹿是田园洞的优势种,在各个阶段都出现。通过统计比较,发现山顶洞3个地层单元(上室、下室和下窨)中所含化石属种基本一致,代表同一个动物群。尽管田园洞动物群中尚未发现可靠绝灭种类,但却有10种地区绝灭种,它与现生动物群有一定差异;而在堆积物特征及化石组合方面,与周口店山顶洞的更为接近。在田园洞和山顶洞出现的沟齿鼯鼠、猪獾、果子狸及鬣羚等是各自在华北地区的最早记录,可能代表了更新世末期自南而北的动物迁徙事件。
    关于萨拉乌苏遗址地层及人类化石年代的问题
    尚虹;卫奇;吴小红
    2006, 25(01):  82-86. 
    摘要 ( 301 )   PDF (269KB) ( 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回顾了与人类化石相关的萨拉乌苏河晚更新世地层及文化层的年代学研究,经过14C测年和相关证据认为,采集的萨拉乌苏PA.62号股骨不属于萨拉乌苏遗址的原生地层。
    庆贺吴汝康院士九十华诞
    2006, 25(01):  87-87. 
    摘要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言
    吴新智
    2006, 25(01):  88-90. 
    摘要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