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0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1-03-15
    人类学学报
    百色高岭坡旧石器遗址1993年发掘简报
    侯亚梅; 高立红; 黄慰文; 谢光茂; 林强; 王頠; 田丰
    2011, 30(01):  1-12. 
    摘要 ( 279 )   PDF (510KB)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是对1993年度高岭坡遗址发掘情况的初步研究。本次发掘共揭露面积40m2, 获得石制品445件(7件采集), 并在同层发现了玻璃陨石。石制品包括石片、断块、工具和备料; 其中石片和断块占绝大多数, 没有发现石核。工具有以砾石为毛坯的各类砍砸器和以石片为毛坯的鸟喙状器; 石片特点揭示剥片程度很高, 剥片程序复杂。高比例各类石片的存在揭示该发掘区位于一石器制造场内, 反映出该遗址古人类石器制作工序的行为片段, 与百色盆地旧石器遗址中常见的大型工具的制作存在密切联系。
    洛阳北窑黄土旧石器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
    刘富良; 杜水生
    2011, 30(01):  13-21. 
    摘要 ( 282 )   PDF (395KB) ( 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洛阳北窑黄土旧石器遗址1998年发掘出土的771件石制品。石制品出自黄土地层S2到L1底部, 相当于200ka BP to 70—80 ka BP,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以S2和S1中最为丰富, 而L1底部和L2中较少; 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断片, 石器数量很少, 仅尖状器和刮削器两类; 和中国北方小石片-刮削器传统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从早到晚,石制品的性质没有明显变化。本文认为北窑遗址属于一处古人类临时加工石器的场所。
    细石叶剥制实验研究
    赵海龙
    2011, 30(01):  22-31. 
    摘要 ( 238 )   PDF (1100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石叶和细石叶实验研究简史做了介绍,随后以东北亚的长白山及周边地区和科尔沁沙地区的细石叶遗存为切入点, 尝试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剥制细石叶产品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 间接法、压制法和直接法均能打制细石叶, 因方法不同而导致其形态也有所差别, 依照细石叶台面端的特征差异, 将其分为A、B、C三型。经反复的实验验证, 使用直接法才能获得C型细石叶, A型为间接法和压制法产生, 而三种方法都能产生B型细石叶。同时, 在上述考古遗存中我们发现了三种类型细石叶制品的存在, 由此结合实验结果推断, 直接法剥制细石叶方法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及以后。本文细石叶的分类标准也将对细石叶遗存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沂源人牙冠的几何形态学研究
    孙承凯; 周蜜; 邢松
    2011, 30(01):  32-44. 
    摘要 ( 167 )   PDF (630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形态测量分析方法对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山东沂源的6枚人类牙齿化石齿冠外轮廓形状进行了研究, 并与亚洲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以及现代人进行了对比。本文发现:沂源人既保留了部分原始特征, 也表现出许多进步特征。颊侧尖基底轮廓原始特征主要表现在P3和P4近似蚕豆形的外轮廓及M1近中轮廓线的平直; 进步特征主要体现在: P3向近远中方向的明显扩展、颊侧尖向颊侧的突出程度减弱,P4外轮廓形状处于现代人分布范围的边缘,M1前后尖比例增大, M1颊侧外轮廓的圆隆以及下后尖的相对内缩等。中国更新世的古人类牙齿表现出很多一致性, 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在牙齿齿冠轮廓形状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沂源人也体现出了与这些古人类的一致性, 但是在这一组标本中, 沂源人齿冠形状处于比较进步的一端。此外,沂源人上、下M1的颊舌径非常大,这一特殊性状可能具有进化意义。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普通马(Equus caballus)化石居群的死亡年龄曲线
    李占扬; 张双权; 张乐; 高星
    2011, 30(01):  45-54. 
    摘要 ( 197 )   PDF (471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马(Equus caballus)是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中的一个优势属种。本文基于这一动物属种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 初步完成了普通马个体死亡年龄的计算及其化石居群的生命表构建, 并与世界范围内多个动物群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该动物群普通马化石材料的死亡年龄曲线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人类以普通马居群中的壮年个体为主要狩猎目标的选择性生存策略和狩猎能力。
    《西藏藏族人类学研究》一书出版
    温有锋
    2011, 30(01):  54-54. 
    摘要 ( 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渑池笃忠遗址仰韶晚期出土的人骨骨病研究
    孙蕾
    2011, 30(01):  55-63. 
    摘要 ( 230 )   PDF (776KB)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河南省渑池笃忠遗址仰韶晚期灰坑出土人骨的骨病做了详细的观察。在牙病方面, 对龋病、牙周病、牙釉质发育不全等情况做了记录和分析, 应用两样本率差异的χ2检验, 比较了龋病在性别、年龄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笃忠组龋病的患齿率性别差异不显著, 与年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关系。此外, 笃忠组人骨标本中还观察到错??畸形、骨瘤、退行性脊柱炎、筛状眶和多孔性骨肥厚等病理和1处颅骨创伤的痕迹; 另外,该标本中还存在枕部人工变形、拔牙和凿齿的现象。
    内蒙古清水河县姑姑庵汉代墓地人骨研究
    张全超; 曹建恩; 朱泓
    2011, 30(01):  64-73. 
    摘要 ( 274 )   PDF (326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内蒙古清水河县姑姑庵墓地出土的13例汉代的颅骨(男性6例, 女性7例)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的研究, 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姑姑庵汉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将军沟组、近代华北组最为接近,很可能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或是当地早期中原移民的后裔。
    云南蒙古族体质特征
    郑连斌; 陆舜华; 丁博; 于会新; 刘海萍; 张兴华
    2011, 30(01):  74-85. 
    摘要 ( 459 )   PDF (381KB) ( 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云南省通海县调查了439例(男为202例, 女为237例)蒙古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9项观察指标和58项测量指标), 计算出32项体质指数, 并对身高和11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研究结果表明: (1)云南蒙古族有蒙古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较低。鼻根高度男的中型率最高, 女的低型率最高。鼻翼高度男女均以中型率最高, 上唇皮肤部高度男女多为中等; 耳垂男女以三角形率最高。发色多为黑色, 眼色多为褐色, 肤色多为黄色。(2)云南蒙古族身高男女均为亚中等身材, 男性的亚中等型率最高, 女性的矮型率最高。按分型比例来看, 云南蒙古族男女均为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超狭面型、中胸型、中肩型、中腿型、窄骨盆型、中躯干型率最高。头宽高指数男性为中头型率最高, 女性为阔头型率最高。(3)在7个蒙古族族群中, 蒙古族头长值、鼻高值最大, 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值最大,头宽、额最小宽、面宽、身高、体重值最小。(4)在14个云南族群中, 云南蒙古族形态面高、鼻高、体重值大, 身高值较大,鼻宽、口裂宽值较小。(5)云南蒙古族体质与阿昌、白族、彝族最为接近。(6)云南蒙古族总体上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体质, 是南亚类型中体质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的一个族群。(7)云南蒙古族体质形成与其族源及与周边族群的基因交流有关。
    4308例四川地区汉族2—25岁眼距测量及生长发育分析
    史铀; 汪红; 尤康; 胡兴宇
    2011, 30(01):  86-90. 
    摘要 ( 231 )   PDF (277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四川地区汉族人眼部形态及生长发育规律。采用摄影测量和活体测量的方法,对四川地区4308例(男女各2154例)2—25岁汉族人眼部4项人类学指标进行测量, 按年龄划分为29个年龄段, 每一年龄段分为男、女2个组。计算各年龄段各项指标的均数与标准误; 并观察性别差异及年龄发育规律。结果显示: 眼外角间距、瞳孔间距多个年龄段男性大于女性,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眼内角间距、眼裂宽男性略大于女性,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眼部生长发育曲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并有1—2个发育高峰, 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发育的特点, 在某些年龄段女性发育快于男性。
    山西上党地区汉族肤纹研究
    聂晨霞; 张海国; 车德才; 马红莲; 赵双; 盖东征; 裴陆田; 王燕莎; 张联珠; 武斌
    2011, 30(01):  91-101. 
    摘要 ( 234 )   PDF (278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中国中原山西省上党地区汉族群体肤纹模式样本的参数。样本包括500名男性和500名女性。技术分类用《ADA标准-CDA版本》, 项目参数用《CDA标准》。分析了指纹总嵴线数(TFRC)、指三角a和b间嵴线数(a-bRC)、手掌轴三角t到指三角a和d角度(atd)、轴三角t百分距离(tPD)、指纹、指间纹、手大小鱼际、猿线、指三角等项目的二级模式样本。还分析了同名指指纹对应的情况,非随机组合的现象。山西东南部自古称为"上党", 地处黄河流域中下游广大的中原地带的中心区域,在远古时期就有原始人类聚集生息, 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是研究中原汉族肤纹参数的较具代表性地域。我们建立中原汉族肤纹的模式样本, 为体质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提供较完整的资料。
    2010年度《人类学学报》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2011, 30(01):  101-101. 
    摘要 ( 118 )   PDF (278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藏族起源初探——来自掌指纹的线索
    温有锋; 叶丽平; 胡荣; 席焕久
    2011, 30(01):  102-108. 
    摘要 ( 274 )   PDF (459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捺印1183名藏族青少年的掌指纹, 分析掌指纹参数,然后与其他56个群体的掌指纹参数进行聚类分析, 进而从肤纹学角度探讨藏族的起源。发现藏族指纹以斗型纹为主(52.89%), 其次为箕型纹(42.95%), 弓形纹出现频率最低(4.16%); 总指嵴线计数为139.01(其中男性为144.75, 女性为133.87); atd角在男性为42.95°, 女性为43.28°。掌指纹参数聚类分析显示: 藏族与汉族和氐羌氏族的后裔(门巴族、普米族、羌族等)等我国北方人群聚在一起。因而从肤纹学角度推断藏族与汉族和氐羌氏族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与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的亲缘关系较远。
    与胃癌相关的几个量化掌褶纹特征的初步研究
    孙瑛; 张亮; 廖琪梅; 屈景辉
    2011, 30(01):  109-114. 
    摘要 ( 197 )   PDF (273KB)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几个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的掌褶纹特征量进行了提取, 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 用统计学t检验的方法分析后发现,胃癌患者双手手掌掌褶纹的ATD角、左右手三线与掌宽夹角及左右手a-b嵴线数(a-bRc)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这些结论为后期构建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的皮纹特征量化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也为临床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筛查提供了皮纹学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