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虚拟专题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9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0-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类学学报
22省市汉族女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的分析
季成叶,叶恭绍,袁捷
1990, 9(03): 189-195.
摘要
(
180
)
PDF
(450KB) (
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PSS计算机软件的PCA-Q分析程序,从分析7项生长发育指标的相似与相异点入手,对我国22个省市区的44个汉族城乡女青少年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女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状况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与地理因素、城乡差别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表现为北方女青少年的体格生长水平普遍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相对欠发达地区。作者并就本结果在了解中国青少儿生长发育状况及趋势方面的作用,以及PCA-Q分析程序的实际应用体会进行了讨论。
蒙古族学生体质发育指数分析
朱钦
1990, 9(03): 196-203.
摘要
(
323
)
PDF
(474KB) (
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1985年测得的7—18岁蒙族男女学生4747名6项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的资料,计算出12项指数(坐高指数、体重指数、胸围指数、肩宽指数、骨盆宽指数、Vervaeck指数、骨盆宽/肩宽指数、Erismann指数、Broca指数、Pelidisi指数、Rohrer指数和Livi指数),分析了12项指数的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并对城乡、蒙族与全国汉族、1985年和1962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哈萨克族中小学生体质发育资料及身体发育指数分析
张明涛,王兰婷,陈平虎,曹旭彬,阿力亚
1990, 9(03): 204-211.
摘要
(
381
)
PDF
(510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了新疆阿勒泰地区7—18岁哈萨克族中小学生体质发育的调查结果。重点分析3456名城镇哈萨克族学生的体质发育资料。体质发育调查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骨盆宽六项,其增长幅度及变异度皆以体重为大。哈萨克族学生的身高不论男女,在多数年龄组小于国内同龄汉族学生,而体重则多数年龄组大于国内同龄汉族。本文还分析了哈萨克族学生的六项身体发育指数。
中国人唇纹研究初报
梁光,邝国璧,郗水莲,钟永生
1990, 9(03): 212-216.
摘要
(
260
)
PDF
(1087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1403名中国人的唇纹及唇纹的稳定性,统计分析了六种唇纹型的出现率。与日本人的资料作了比较和讨论。
云南省少数民族皮纹研究——白族等十一个民族皮纹正常值测定
金安鲁,朱炳湘,周翔,张廼光,兰光斗,何永蜀,宣守红,曾慧芳,胡中,张朴
1990, 9(03): 217-222.
摘要
(
210
)
PDF
(200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了云南省白族等11个少数民族14项皮纹正常值参数,并与汉族、北美白人作了比较,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皮纹这一类遗传性状不仅在各人种之间有显著差异,而且在我国各民族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各民族有自己皮纹的特异性。
达斡尔族人肤纹学研究
赵荣枝,马梅荪,张济,党珍芳,托坎艾拜,郭卉,孙慧,杨媛魁
1990, 9(03): 223-230.
摘要
(
261
)
PDF
(419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1000名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人12项手纹参数正常值,对达斡尔人男、女性及左右手的肤纹学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达族与汉族及新疆其他民族的肤纹差异。
210例糖尿病患者的皮纹学研究
李艳华,武守山,韩黎,郭青梅,何立平
1990, 9(03): 231-235.
摘要
(
213
)
PDF
(288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了210例糖尿病患者皮纹的11个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各型男患者的足底(足母)趾球区纹型中,三角斗形纹均显著增多;NIDDM型男女患者atd角显著变小;NIDDM型女患者通贯手出现率显著增高;NIDDM型女患者主线C走向I_3的百分率显著增高;各型女患者的指纹中斗形纹出现率显著增高,而尺箕显著减少。
中国九个人群耵聍的遗传多态性
翁自力,金锋,杜若甫
1990, 9(03): 236-243.
摘要
(
276
)
PDF
(359KB) (
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九个人群的耵聍位点基因。计算表明中国各族人群在耵聍位点上的遗传分化程度非常大,固定指数F_(ST)=0.22。本文根据耵聍基因频率在我国和邻近地区的分布趋势,认为亚洲东北地区应是干型基因的起源地,目前世界上耵聍位点基因频率分布格局主要是基因扩散的结果,而非选择作用造成的。
俫人ABO血型的调查与研究
朱芳武,廖善璠,杨顺和,林华柱,赵东风,周芳龄,马儒争,卢为善
1990, 9(03): 244-247.
摘要
(
261
)
PDF
(256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用玻片快速检验法对分布于桂西滇黔桂接壤地区的待识别民族俫人ABO血型的调查结果。俫人ABO血型的基因频率是:p=0.1189,q=0.3201,r=0.5610。俫人的血型分布特点是B>O>A,在我国南方诸民族中,俫人与海南省黎族的ABO血型分布特点相同。与周围民族的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俫人与黎族具有最近的遗传距离,因而在系统树中聚类为一组。俫人与黎族可能共同起源于古越族的支族俚人。
新疆维吾尔族手掌侧投影面积测定
鲁若迅,关华忠,王世杰
1990, 9(03): 248-254.
摘要
(
238
)
PDF
(388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WT-2型数字图像处理仪测定了123名维吾尔族青年手的掌侧投影面积。各指掌侧投影面积的平均值,以中指最大(15.32平方厘米),食指(13.72平方厘米)及环指(13.16平方厘米)次之,拇指再次(12.11平方厘米),小指最小(9.36平方厘米)。全手掌侧投影总面积平均156.97平方厘米。指掌侧投影总面积平均63.67平方厘米,占全手掌侧投影总面积的40.67%。手掌投影面积平均93.30平方厘米,占全手掌侧投影总面积的59.33%。按照Stevenson(1937)公式,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的估计值,进而求得全手掌侧投影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1.008%。经计算机处理,求得手长、手宽、身高、体重与手面积的相关系数,并建立了由手长和手宽推算手掌侧投影面积的多元回归方程。
腰椎间关节的形态曲率及其力学分析
郭云良,何标鸣,谭允西,陆光庭
1990, 9(03): 255-259.
摘要
(
308
)
PDF
(272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56套(男30,女26)青岛和长春地区出土的成人腰骶椎骨骼上观测了腰骶椎上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和曲率。关节面的形态可分为隧道型、椭圆型和不规则型。根据其曲率不同可分为圆弧型、平面型和混合型。自上而下,隧道-圆弧型关节面依次增多,关节面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从而使腰骶部脊柱的运动范围自上而下也依次增大。
山东济宁潘庙汉代墓葬人骨研究
朱泓
1990, 9(03): 260-264、285.
摘要
(
271
)
PDF
(1192KB) (
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潘庙遗址汉代墓葬出土的11例成年颅骨(男性7例,女性4例)进行了研究。颅骨的测量性状和非测量性状的分析表明,潘庙汉代居民在若干主要体质特征上具有亚洲蒙古人种的特点,并且与东亚蒙古人种最相近似。在潘庙汉代居民中存在着颅骨枕部人工变形的习俗,这一特点与大汶口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居民颇为相似。
河北阳原岑家湾发现的旧石器
谢飞,成胜泉
1990, 9(03): 265-272、286.
摘要
(
226
)
PDF
(1236KB)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岑家湾地点的石制品埋藏在下泥河湾层棕红色粘土中,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文化层可能低于小长梁和东谷坨,是泥河湾层内发现的又一处较重要的旧石器地点。岑家湾的石器仅刮削器一类,加工简单,显得粗糙、古朴。岑家湾的石制品均较细小,当属华北地区小石器文化传统。
美国古人类研究处于困境
吴汝康
1990, 9(03): 273-275.
摘要
(
205
)
PDF
(218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十多年来,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组织,一再要求美国收藏骨骼标本的博物馆和大学的有关部门,归还他们祖先的遗骸,以便重新埋葬,从而双方发生了长期的争执。最近这个问题开始激化了。由于要求归还遗骸的压力增大,收藏骨骼的部门已陆续归还或答应归还,从而使美国的古人类研究处于困境。
美国的这种情况,也对其他一些国家如 澳大利亚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旧石器文化研究的进展与争论
陆庆五
1990, 9(03): 276-281.
摘要
(
283
)
PDF
(443KB) (
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47年本州群马县的一个年轻考古学业余爱好者相泽忠洋在岩宿零层的红色垆坶层中发现了旧石器。1949年7月间,他又在岩宿地区发现了旧石器。相泽的发现促使了明治大学杉原庄介率领专业考古队,在当年九、十月间,对岩宿地区进行了发掘。在9月11日傍晚,杉原从暗褐色的垆坶层中挖到了一件人工打制的椭圆形斧状器。这一发现证明了更新世期间日本列岛确实存在着古人类。目睹这一重大发现的还有杉原的学生芹泽长介和相泽忠洋。在此之前日本考古学界对日本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流行着一种朦胧的说法, 认为距今数千年前,乘着独木舟的新石器时代人群,不知从何处来到了日本列岛,从此他们繁衍成今天的日本民族。这种说法久久流传,无人怀疑。岩宿的发现鼓起人们向古老地层探求的信心,犹如 “开闸之洪水” ,在各地纷纷发现了为数甚多的旧石器文化遗迹。日本的旧石 器文化研究就这样蓬勃开展起来了,在短短四十年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相伴着激烈的学术争论。
昆明大板桥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遗址
杨正纯
1990, 9(03): 282-282.
摘要
(
561
)
PDF
(78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9年3月,笔者在昆明市近郊官渡区大板桥鸡街子山南坡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文化遗址。遗址埋于一个被堆积填满,洞顶塌陷遭到剥蚀的洞穴内,海拔1963米,高出当地河水面约8米。经试掘,地层层序清楚,文化层厚达2米以上,其中含有人类化石。脊椎动物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烧骨、灰烬、炭屑、烧过的树籽等。初步工作表明,它是一处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的石器制造场。
福建首次发现旧石器
曾五岳,尤玉柱
1990, 9(03): 283-284.
摘要
(
202
)
PDF
(105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9年12月中、下旬,笔者之一曾五岳在福建省漳州市郊考古调查,在莲花池山发现几件疑是石制品的标本,即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请求鉴定,经尤玉柱和张森水鉴定,确认系人工打击的石制品。依所介绍的石制品埋藏的地貌位置和出土层位,初步确定是旧石器时代人工制品。事关重大,曾五岳再次前往该地区调查,在九龙江北溪和西溪之间的台地上发现了17处旧石器地点,采到了数以百计的石制品。为进一步确定新发现物的性质和时代,当地文物部门约请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员协同工作,本文另一作者尤玉柱前往作短期考察,现将调查的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通知公告
更多>>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热点评述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知网
ScienceDirect数据库
Wiley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