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18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9-09-15
    人类学学报
    消息与动态
    1999, 18(03):  0. 
    摘要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魏敦瑞对北京猿人化石的研究及其人类演化理论
    吴汝康
    1999, 18(03):  161-164. 
    摘要 ( 403 )   PDF (123KB) ( 2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魏敦瑞对中国猿人(现为直立人北京亚种),化石作了详尽而深入的描述并指出了直立人的典型特征。他正确地推测,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首先是直立姿势的采用, 跟着是头骨的变化, 脑的扩张是头骨变化的动因。本世纪前半叶, 魏敦瑞第一次用一个图将所有已知的人类化石集合在一起, 作系统排列的尝试, 来表示整个人类的演化过程。他相信所有化石人类属于一个种, 能够互相杂交, 人类不是起源于一个地方, 而是起源于几个地方。他反对南方古猿曾经参与人类进化的说法, 代之以认为人类进化的早先各期是巨人阶段, 但是他的巨人理论迄今没有化石的证据。关于现代人的起源, 多地区起源说和非洲起源说目前正在激烈争论之中。
    20世纪的中国人类古生物学研究与展望
    吴新智
    1999, 18(03):  165-175. 
    摘要 ( 344 )   PDF (296KB) ( 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回顾中国人类古生物学在20世纪的主要研究进展。中国的化石曾经数度入围最早期的人类。目前中国已有60余处地点发现了人类化石, 其中最古老的暂时要推云南元谋上那蚌的两颗门齿。对中国人类化石的研究提出了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 支持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中国各时期的化石人类有较显著的地区差异。中国人类的发展可能比喻为既有分支间的杂交融合, 又有小分支的绝灭和局部替代的河网状。
    中国古人类牙齿尺寸演化特点及东亚直立人的系统地位
    刘武,杨茂有
    1999, 18(03):  176-192. 
    摘要 ( 389 )   PDF (450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国境内不同时代人类牙齿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中国古人类牙齿尺寸的总体演化趋势与世界其它地区人类一致, 呈缩小变化, 其中一个表现特点是中国直立人与早期智人在牙齿尺寸上差别不大。但作者根据对中国古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生存年代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中国直立人在化石形态、生存年代等方面均与智人有明显的不同, 取消直立人, 将其并入智人意见的证据还是不够充分的。目前仍宜将直立人与智人作为人属内两个不同的种来看待, 两者在演化关系上是一种系统渐变的过程, 中国古人类演化的阶段性在总体上是明显的。
    管窥新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重大发展
    张森水
    1999, 18(03):  193-214. 
    摘要 ( 383 )   PDF (610KB) ( 3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近5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主要成果作了简要的记述。依若干早更新世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地点发现的先后, 论述了人类在中国境内的历史悠久性, 随着不断的新发现而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文中对中国旧石器工业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提出北、南方主工业二元结构与多种区域性工业类型并存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旧石器工业类型的多样性。此外,还讨论了如诸工业类型彼此关系和历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同时对今后工作也提出了一点拙见。
    百色旧石器遗址的若干地貌演化问题
    袁宝印,侯亚梅,王頠,鲍立克,郭正堂,黄慰文
    1999, 18(03):  215-224. 
    摘要 ( 314 )   PDF (321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色盆地形成于第三纪初期, 并沉积湖相含煤建造。早第三纪末在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作用下, 盆地上升, 早第三纪沉积出现错断和挤压, 并遭受剥蚀。上新世末至第四纪时期, 构造运动表现为间歇式抬升,盆地中形成七级阶地。第Ⅳ级阶地沉积中多处发现旧石器遗址,在相同层位还一起发现埋藏的玻璃陨石, 说明旧石器遗址的地质年龄大致在距今73万年左右。有时在第Ⅳ级阶地沉积的不同岩石地层单元中都发现有旧石器, 根据地层穿时性分析, 推测它们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此外, 第Ⅳ级阶地形成后, 受构造运动影响, 该阶地被错断、抬升, 有时形成多级台地, 但通过野外调查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同一阶地。
    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
    陈淳,沈辰,陈万勇,汤英俊
    1999, 18(03):  225-239. 
    摘要 ( 322 )   PDF (503KB) ( 1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8年小长梁遗址发掘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地理定位。埋藏学分析显示石制品与动物骨骼分布为水动力短距离搬运沉积的特点。动物骨骼有食肉类啃咬, 植物根系腐蚀, 水流冲刷以及可能的石制品切割痕迹。石料打制实验与电脑分析表明, 石料质地裂隙发育和易碎的性质对小长梁石工业废片率高以及石制品尺寸较小的特点有明显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