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19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0-12-15
    人类学学报
    周口店山顶洞人齿列
    Christy G.Turner Ⅱ,Yoshitaka Manabe,Diane E.Hawkey,韩康信
    2000, 19(04):  253-257. 
    摘要 ( 218 )   PDF (145KB) ( 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HE ZHOUKOUDIAN UPPER CAVE DENTITION
    Christy G.Turner Ⅱ,Yoshitaka Manabe,Diane E.Hawkey
    2000, 19(04):  257-268. 
    摘要 ( 192 )   PDF (309KB) ( 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ast research by the senior author (Turner)indicates that Upper Cave Zhoukoudian specimens (Nos.101,102,103)display a distinct dental morphological trait pattern known as Sinodonty, a dental pattern shared with other north Asian and north Asian\|derived populations. Recently, the Sinodont designation was questioned, primarily on the grounds that the dental traits could not be assessed reliably from the available casts. The same three casts were again scored for trait data, this time by three observers of varying levels of experience, and in independent tests.Comparative observations suppor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riginal scores on cast material, even when the most conservative scoring methods were utilized. The results agree with bio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hat the three specimens should be considered members of the same biological population. In addition,data lend support for proto\|Sundadonty as the dental pattern ancestral to the Upper Cave Zhoukoudian Sinodont pattern.
    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的地层学基础
    黄慰文
    2000, 19(04):  269-283. 
    摘要 ( 253 )   PDF (426KB) ( 1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首先讨论旧石器考古年代学的一般原则、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的地层学基础和文化分布区。其次 ,着重讨论中国一些主要旧石器遗址的年代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一个供讨论的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方案。
    中国学生体质发育的生长加速及与日本学生的比较
    陈德珍
    2000, 19(04):  284-297. 
    摘要 ( 254 )   PDF (571KB)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 1 98 5年和 1 995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共同领导和组织的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基础上 ,及本世纪 30年代起个别省城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丹阳市 (县 )、南京市、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山东省 )学生的体质调查资料基础上 ,作者经数理统计 ,并就我国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和生长加速问题对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分别加以分析讨论 ,从而了解了我国学生体质发育的现状 ;经与近邻的日本国的学生的体质发育和生长加速状况比较后也找到了差距。
    我国学生的体质发育水平目前虽有些不足 ,但我国学生的体质发育指标的生长增长值比日本国学生在身高指标上 ,男学生大2.10cm,女学生大1.65cm;在体重指标上 ,男学生大2.22kg,女学生大1.54kg,身高和体重指标相对日本国而言都仍呈较大的增长趋势 ,存在发展潜力 ,我国学生的体质定将有提高的可能。但胸围指标与身高和体重指标相比 ,除城市男女学生增长值还较大外 ,乡村学生的增长值却为偏低 ,这将影响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 ,影响整体生长发育水平的提高。这些将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和实施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 ,对我国学生的营养已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 ,并加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也正在减轻,因此,对我国学生体质发育的促进的效果是可能达到的。
    甘肃东乡族和汉族青少儿体质状况比较研究
    季成叶
    2000, 19(04):  298-304. 
    摘要 ( 287 )   PDF (196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甘肃临夏地区 7— 18岁东乡族青少儿体格发育状况并和该省汉族青少儿比较。两族样本共10160人。东乡族青少儿的体格发育水平低于汉族乡村 ,更低于汉族城市水平。与1985年的资料比 ,东乡族青少儿1995年的身高明显增长 ,平均男为1.9cm,女为2.0cm,增长幅度男生低于汉族男生 ,而女生与汉族持平。但是 ,东乡族青少儿的体重和胸围增长相对缓慢 ,体型趋瘦长化增长趋势。对东乡和汉族青少儿生长发育差异的产生原因作分析 ,同时根据分析所展示的趋势 ,预期该族青少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生长发育水平将有稳定的增长。
    母亲年龄对中国双生子出生率的影响
    干建平,刘世旺
    2000, 19(04):  305-312. 
    摘要 ( 293 )   PDF (222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全国人口普查时登报的 1 989年 1月 1日至 1 2月 31日期间中国育龄妇女 ( 1 5— 49岁 )的生产记录 ,用 Weinberg差别法进行双生子卵性分类 ,分析了中国总体、DZ和 MZ双生子出生率与母亲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双生子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 ,中国总体、 DZ和 MZ双生子的出生率分别为 0 .787± 0 .0 0 2 % ,0 .573± 0 .0 0 2 %和 0 .2 1 4± 0 .0 0 1 % ,DZ双生子出生率在 33岁前随母亲年龄增高单调上升 ,随后下降 ,但在 46岁后又随龄上升 ,MZ双生子出生率在 34岁前相对恒定 ,随后随龄上升。中国双生子出生性别比显著性低于同期群体出生性别比 ,1 5— 1 9岁和 45— 49岁年龄组出生的双生子性别比低于其它年龄组出生的双生子性别比 ,1 5— 1 9岁和 45— 49岁年龄组出生的双生子性别比较低可能是较低的 MZ双生子出生性别比造成的。
    优秀体操运动员双箕斗特征的分析研究
    邵紫菀,董小卫,刁红宁,桂芬,刘文
    2000, 19(04):  313-317. 
    摘要 ( 297 )   PDF (145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级体操运动员双箕斗的两个箕头较完整 ,不易与近似的叶形斗相混。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双箕斗中 ,反向双箕的出现率明显多 ,长双箕的出现率明显多 ,特大型双箕明显少 ,两个箕的对称性较好。
    我国东北地区3个群体DYS390多态位点的遗传学研究
    滕百军,陈峰,傅松滨,张贵寅,李璞
    2000, 19(04):  318-323. 
    摘要 ( 191 )   PDF (208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中国群体Y染色体微卫星位点 DYS390遗传多态性 ,可以用于追溯人类进化上的父系祖先 ,也可以为人类基因组和法医学等研究积累数据。方法 采用 PCR技术扩增微卫星DNA片段 ,再经变性凝胶电泳及银染方法 ,对我国东北地区汉族、蒙古族及朝鲜族 3个群体的1 0 2例男性个体的 DYS390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除汉族群体发现 5种等位基因外 ,朝鲜族和蒙古族群体均检出 4种。在汉族群体中 ,我们检出 1例具223bp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汉族、朝鲜族以211bp的频率为最高 ,分别为0.439和0.451 ;而蒙古族群体则以215bp的频率为最高 (0.433)。结论  3个群体之间 DYS39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 ( 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P=0.930 )。 3个群体中DYS390位点 5种等位基因的分化程度以223bp为最高 ,分化程度最低的为211bp。聚类分析表明3个群体的父系亲缘关系较为密切 ,其中以汉族与朝鲜族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
    物体形态的三维测量技术
    周文莲
    2000, 19(04):  324-331. 
    摘要 ( 148 )   PDF (250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