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6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7-09-15
    人类学学报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遗址2006年发掘报告
    武仙竹;吴秀杰;陈明惠;屈胜明;裴树文;刘武
    2007, 26(03):  193-205. 
    摘要 ( 319 )   PDF (571KB) ( 1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4—2005年,在湖北省郧西县境内的黄龙洞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20余件石制品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初步分析显示这是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的人类遗址。我们在200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又发现了2枚人类牙齿化石、11件古人类打制的石制品与6件骨制工具、1500余件动物化石以及其它古人类活动证据。野外工作期间我们还对黄龙洞洞穴堆积及山体地貌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该洞穴发育及古人类在洞穴内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初步推测。本文介绍了2006年的野外工作情况。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发掘简报
    王惠民;裴树文;马晓玲;冯兴无
    2007, 26(03):  206-221. 
    摘要 ( 212 )   PDF (852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位于水洞沟盆地西南边缘,自1923年发现以来,这三个地点尚未经过正式发掘。2004年夏秋季节,宁东重化工基地引黄管道的修建要穿越盆地的边缘,遂对这三个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共揭露110m2,出土和采集了上千件石制品和鸵鸟蛋皮。下文化层的石制品主体呈现出与水洞沟第1地点相同的文化面貌;上文化层石制品和采集品特征则与第6地点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其中包含大量的细石器制品。另外,在水洞沟盆地首次发现了两面器类型。此次发掘出土的文化遗物丰富了水洞沟遗址的文化内涵,对研究水洞沟文化与华北相邻区域古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吉林桦甸仙人洞旧石器遗址1993年发掘报告
    陈全家;赵海龙;王法岗
    2007, 26(03):  222-236. 
    摘要 ( 233 )   PDF (828KB) ( 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3年5—6月,仙人洞旧石器遗址发掘获得石制品197件,打制骨器18件,磨制骨器1件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遗址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早期之末或中期至晚期。石制品具有以小石制品为主的中国北方主工业的特点。
    南京1号直立人头骨与肯尼亚KNM-ER 3733人类头骨化石的形态比较
    张银运;刘武
    2007, 26(03):  237-248. 
    摘要 ( 556 )   PDF (585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NM-ER 3733人类头骨化石的年代为距今1.78百万年,1975年发现于肯尼亚。Walker和Leakey注意到这具头骨与周口店直立人的在脑颅形态上很相近,但二者在年代上相差大约1百万年,故认为直立人形态在这1百万年期间是稳定的。长期来此观点缺乏更多的人类化石证据来支持。1993年在中国发现了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该头骨与KNM-ER 3733头骨一样兼具脑颅和面颅,且都属于成年女性个体,但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的年代比KNM-ER 3733人类头骨化石的要晚大约1百万年。因此,南京1号人类头骨是目前所知的可用来验证直立人头骨形态是否在1百万年期间保持稳定的唯一合适的人类头骨化石材料。形态比较表明,这两个人类头骨化石的脑颅虽然在眶上圆枕上沟的发育程度、眶后收缩的程度、额骨横向隆起的程度、角圆枕和乳后突的发育与否、顶骨形状以及骨壁厚度的表现上有所差异,但有更多的形态性状显示出相近。这些相近表现在脑颅的长、宽、高值上;颅容量上;脑颅的低矮性上;脑颅最大宽之位置上;额骨、顶骨、枕骨之矢弧值的比例上;眶上圆枕的纤细上;顶骨的大小和矢向扁平性上;颞线位置和颞鳞顶缘的形状上;枕鳞的低宽形状上;上枕鳞与下枕鳞之间的转折形状和比例上;枕骨圆枕和枕骨圆枕上沟的发育程度上等。这两具头骨的面颅虽然有同属突颌型的面角、皆发育有鼻骨间嵴、两鼻骨组成的上部宽度与下部宽度皆差别很大,但有更多的形态性状显示出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面型上、颜面上部扁平度上、眶形和眶型上、上颌额突外侧面的朝向上、鼻骨横向隆起程度上、鼻梁外突程度上、鼻型上、颧骨下缘外展程度上、颊高上、颧上颌下缘的形状上、上颌颧突基部的位置上以及颧结节的位置上等。因此,南京1号头骨与KNM-ER 3733头骨之间在脑颅上显示出较多的相近性状,在面颅上则显示出较多的相异性状。脑颅方面的相近性状大多具有分类上的鉴别价值。这两个头骨脑颅形态的相近支持把KNM-ER 3733头骨鉴定为"直立人"的观点;也提示了南京1号头骨的脑颅似乎保持着1百多万年前的"祖先"形态。如果直立人的某些成员在至少1百万年期间保持着形态稳定的话,则这种形态上的稳定主要是表现在脑颅形态上。这两具头骨的面颅形态上较大差异的意义,目前尚不清楚。
    佤族的体质特征
    郑连斌;陆舜华;于会新;刘海萍
    2007, 26(03):  249-258. 
    摘要 ( 1492 )   PDF (463KB) ( 1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了442例(男258例,女184例)佤族人的67项(观察项目9项,测量项目58项)体质人类学指标,计算了31项体质指数值,统计了部分指数的分型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佤族人内眦褶率低(16.1%),上眼睑皱褶率高(96.8%),鼻根高度、鼻翼高度与上唇皮肤部高度均为中等型,耳垂多为圆型(58.1%),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身高均数男为160.4cm,女为150.7cm,男女均为亚中等身材。体重均数男为54.9kg女为49.1kg。按指数分型标准,男女均以圆头型、高头型、阔头型、狭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中胸型出现率最高。此外,男性以宽肩型、中骨盆型出现率最高;女性的中肩型、窄骨盆型出现率最高。对包括佤族在内的我国32个人群(南、北方各16个人群)13项体质指标值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佤族人身材矮小、纤瘦,面部及五官高度值较大,头长值较小,头面部及五官宽度值较大。佤族人具有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体质特征。本文对佤族人体质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新疆维、哈、蒙古族5-HTT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研究
    乔艳辉;马合木提.哈力克;左宏莉;吐尔洪.克维尔;多力坤.买买提玉素甫
    2007, 26(03):  259-263. 
    摘要 ( 226 )   PDF (1060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我国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三个正常群体5-HT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HTTLPR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三个民族中没有较大差异,短片段等位基因S有较高的分布频率。X2检验证明,三个民族群体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经分析,维吾尔族的观测杂合度(Hobs)、期望杂合度(Hexp)、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0.4167、0.4845和0.3759;哈萨克族的Hobs、Hexp和PIC分别为0.4141、0.4338和0.3396;蒙古族的Hobs、Hexp和PIC分别为0.4639、0.4386和0.3425。结果可为人类学、法医学鉴定及疾病的关联研究提供遗传学数据。
    广西环江县毛南族九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学分析
    周丽宁;李松峰;徐林;龚继春;邓琼英
    2007, 26(03):  264-269. 
    摘要 ( 181 )   PDF (247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了解广西环江毛南族人群无关个体的九个短串联重复序列:vWA,D18S51,D5S818,FGA,D8S1179,D21S11,D7S820,D3S1358,D13S317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情况;本文用枸橼酸钠抗凝法采集广西环江县毛南族200份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个体的血样,Chelex-100方法提取DNA,应用AmpFlSTRIdenti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技术对血样DNA的九个STR基因座进行扩增,用ABI 3100型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九个STR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累积非父排除率达0.999996,累积个体识别能力达0.99999999996,多态信息总量为0.9999985。结论:广西环江县毛南族人群有自身的STR等位基因分布特征,所获数据可为法医学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及群体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台湾闽南汉人肤纹学研究
    陈尧峰;张海国
    2007, 26(03):  270-276. 
    摘要 ( 280 )   PDF (389KB) ( 1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导台湾闽南汉人的肤纹参数,样本包括100名男性和100名女性。研究的项目有TFRC、a-b RC、atd、tPD、指纹、指间纹、手大小鱼际、猿线、指三角等,并且还分析了同名指指纹对应的情况,见到非随机组合的现象。这是对闽南汉人肤纹较详尽的调查,为人类学、遗传学和医学等提供了较完整的肤纹数据。
    哈克地区全新世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
    郭殿勇;刘景芝
    2007, 26(03):  277-283. 
    摘要 ( 335 )   PDF (362KB)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克遗址是呼伦贝尔地区一处重要的细石器遗址,对划分和确立东北地区细石器文化的类型及其渊源具有重要的价值。遗址位于海拉尔河东、北、南三面环绕而形成的半封闭式高平台小岛上,自下而上基本存在着四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包含细石器文化遗存的堆积物的厚度最大。岩性、岩相、碳酸钙含量检测和植物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表明,全新世以来地层垂直沉积和气候变迁波动是同步发展的。人类依环境优劣而留居或迁徙,其文化发展从早到晚经历了新石器、辽至蒙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变化始终伴随着气候的波动,表现出以适应为特征的生存与繁衍轨迹。
    安徽何郢青铜时代遗址人骨铅含量分析
    秦亚;秦颍;刘文齐;宫希成;吴卫红;王昌燧
    2007, 26(03):  284-288. 
    摘要 ( 210 )   PDF (624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时代;然而,大量含铅青铜容器和工具的使用势必造成严重的铅污染,甚至铅中毒;本文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等对何郢遗址人骨进行了铅含量的测试,并与同一遗址出土的兽骨、土壤、青铜器残片及不同时代人骨的含铅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骨铅含量变化状况及相关的社会问题等。